学生作文网 > 热点作文 >

全国劳模申纪兰事迹作文

时间: 吴泽 热点作文

全国劳模申纪兰事迹作文(篇1)

申纪兰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也是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几十年来,她初心不变,奋斗不止,为当地脱贫和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用她自己的话说,“按照党的要求干,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

在山西平顺县西沟村,今年90岁高龄的申纪兰,仍然在下地劳动。从1952年第一次当选全国劳模到现在,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就没离开过山头田间。新中国成立之初,她带领西沟人民,打坝造地500多亩,解决了全村人的温饱。半个多世纪里,西沟村创造了奇迹,在石头上植树造林两万多亩。

时光退回到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西沟村成立了互助生产合作社,22岁的申纪兰担任副社长。为了解决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西沟村党支部把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任务交给了年轻的申纪兰。在她的带领下,西沟妇女们学会了摇犁、锄地等农活,享受劳动的快乐。但没多久大家就发现,和男人干一样的活,公分却只有一半。

申纪兰发起男女同工同酬的劳动竞赛,并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后来,“男女同工同酬”被正式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了中国妇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而作为一位农村妇女,申纪兰光荣地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后,在履职尽责的路上,申纪兰整整奋斗了65年,已经记不清自己提交了多少建议和议案,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有珍惜合理使用土地的,有发展农村教育的,桩桩件件,都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这些年,她继续带领西沟老百姓培育新型产业,引进光伏发电,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为脱贫奔小康的理想继续奋斗。

全国劳模申纪兰事迹作文(篇2)

五月的山村处处生机盎然。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一派青山红瓦白墙的唯美景象。就是这个村庄,走出了为妇女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抗战时期,她就曾担任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组长。嫁到西沟村后,她一样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担任了副社长。按照当时的规定,干同样的工作,女社员只有男社员一半的工分。

她发现这种不合理的计酬机制严重挫伤了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的积极性,很多妇女只愿操持家务,而这在当时又妨碍着妇女地位的提高。

为了证明“男女同工同酬”的合理性,她组织女社员同男社员开展劳动竞赛,证明了女性劳动能力并不比男性差。1952年,西沟村就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倡导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改革开放以来,申纪兰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结合她外出考察的经验,1985年西沟村建立起一家村办铁合金厂,当年实现利润150万元。此后,西沟村又建立起磁钢厂、石料厂、饮料厂,村办企业办得风生水起。

后来,为保护生态环境,申纪兰和西沟村村民决定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铁合金厂,代之以纺织服装和香菇种植等特色产业,再加上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资源,西沟村成功实现了“赛道转换”。

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几十年间,申纪兰提出的一件件接地气的建议和议案,涉及交通、供水、供热、供气等多个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改善了人民生活。申纪兰曾说:“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申纪兰一生不忘初心。1973年至1983年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期间,她坚决不领厅级领导干部工资,不转干部身份。她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第一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称号,2019年成为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2020年6月28日,申纪兰在山西省长治市逝世,享年91岁。

在申纪兰逝世前,只要还能劳动,她就始终坚持自己播种、锄地、秋收、除雪。只要上讲台,她就认真为慕名而来的人们作好每一场报告。

申纪兰逝世后,到西沟村参观学习的人仍然络绎不绝。西沟村村民说,申纪兰虽然走了,但她的贡献会被永远铭记,她的精神永不落幕,她的故事将永远流传。

全国劳模申纪兰事迹作文(篇3)

申纪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长治平顺县,17岁嫁到了同县的西沟村。太行山夹缝中的西沟村“山是石头山,河是乱石滩”。申纪兰说:“一句话就是,金、木、水、火、土什么也没有,人民吃不饱穿不好。”

为了让全村人吃饱肚子,1951年劳动模范李顺达联合几个互助组成立了合作社。生产规模扩大了,光靠男劳力已完不成生产计划,李顺达提出让申纪兰担任副社长,发动妇女一同参加劳动。年轻时候的申纪兰不仅会劳动,而且有想法。申纪兰不仅带领同村妇女下地,还为她们争取到了和男劳力一样的工分。西沟村彻底实现了“男女平等,同工同酬”。

1953年,申纪兰被评为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1954年,申纪兰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新中国的宪法。从25岁第一次当选,申纪兰是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上世纪60年代,申纪兰带领群众在“石头沟”植绿,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栽,终于把西沟村周边的太行山种满了树。

1973年,申纪兰被调任山西省妇联主任。她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坐专车”。10年后,任职期满的申纪兰回到了西沟,为农民们寻找新的致富方向。申纪兰说:“我是农民代表,只有生活在他们中间,才能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需求,更好地为他们代言。”

2020年6月28日凌晨,申纪兰在山西长治逝世,享年91岁。

全国劳模申纪兰事迹作文(篇4)

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展览馆外的长形石块上,醒目地镌刻着2009年_看望申纪兰时说的一句话:“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纪兰精神代代相传。”没有惊天动地,只有脚踏实地,申纪兰,这位普普通通的妇女,一生扎根农村,将一切献给了党、国家和人民。

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申纪兰担任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同样干一天活儿,妇女的劳动报酬要少一半?申纪兰不服气,决定在社里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男女劳动比赛。比赛开始,在专门划出的比赛田地里,男社员认为稳操胜券,时不时抽袋烟休息一下;而被发动起来的妇女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劳动,并赢得了比赛的最终胜利,第一次挣到了和男人一样的工分。

男女同工同酬,在这个太行山脚下的小山村里率先实现。随后,申纪兰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回忆往事,申纪兰用无比坚定的话语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我带领妇女争同工同酬,就是为妇女争口气!人家都说妇女是‘半边天’,我们就要为‘半边天’争光、争气!”

1983年,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1984年,申纪兰积极创新、大胆改革,带领西沟人植树育林、筑坝造地、兴办企业,“山上是银行、沟底是粮仓”的蓬勃景象让西沟村旧貌换新颜。党的x大以来,西沟村决定关停村办污染企业,重新寻找发展定位。在申纪兰的带领下,西沟村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一一兴建,香菇大棚、光伏发电、服饰床品等新产业基地拔地而起。

自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来,申纪兰连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申纪兰深知农民所想所盼,关心农民生活疾苦,尽心尽职为广大农民发声。她的提案始终聚焦“三农”问题,从山区交通建设、耕地保护,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教育。与此同时,几十年来,这些“带有泥土味”的提案,也不断得到采纳和实施。

申纪兰一生获得过包括“共和国勋章”在内的许多荣誉,但淡泊名利的她始终把这些殊荣当作一种鞭策。她曾有多次机会离开农村,但她都婉言谢绝,因为在她心中“只有生活在农民中间,才能更了解农民疾苦”。1973年至1983年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期间,申纪兰坚决不转户口、不领厅级领导干部的工资、不转干部身份。

2020年6月28日,91岁的人民代表申纪兰与世长辞。“丧事从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相关补贴,上交党费。”老人在弥留之际,说出了最后两个心愿。斯人已逝,但她留下的那颗滚烫火热的为民初心,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全国劳模申纪兰事迹作文(篇5)

庄严肃穆的中央档案馆中,收藏着一份发言记录稿。这篇记录稿所记录的,就是申纪兰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发言。从偏僻的西沟村到首都北京的几千里路程,来参会的申纪兰整整走了四天四夜。而在履职尽责的路上,申纪兰奋斗了60多年,提交了大量建议和议案,都是以“三农”问题为核心、与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

申纪兰,出生于1929年12月,山西平顺人。她是第一届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见证者。她的一生,担任过人大代表,担任过山西省妇联主任,但无论是何种身份,她从未脱离群众、脱离人民,她始终植根于农村,植根于生养她的一片土地之中。

1952年开始,申纪兰带领山西平顺县西沟村村民,打坝造地五百多亩,解决了全村人的温饱,最高时还给国家交过二三十万斤公粮。半个多世纪里,西沟村创造了奇迹,在石头上植树造林两万多亩。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西沟成立了互助生产合作社,22岁的申纪兰担任副社长。为了解决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社长李顺达提出“要想打胜仗,男女老少一起上”的口号,党支部把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任务交给了年轻的申纪兰。

申纪兰发现,虽然做的是同一份工,但男女之间的酬劳并不相同。男人是10分工,妇女只能给5分,有时还给不上5分,她自己还被给过2分。

“要是做不到的,就不争,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公道。”在西沟党支部的支持下,申纪兰发起男女同工同酬的劳动竞赛,妇女们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西沟村以中国最早实现男女同工同酬被载入史册,男女同工同酬也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 这一年,24岁的申纪兰也因为争取男女同工同酬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可,代表中国妇女参加了在丹麦举行的世界妇女大会。作为一位农村妇女,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更是申纪兰做梦都想不到的。后来,“男女同工同酬”被正式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了中国妇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973年到1983年,申纪兰担任了十年山西省妇联主任,她始终遵循着“六不”的约定,即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领工资、不要住房、不调工作关系、不脱离劳动。当54岁的申纪兰从省妇联主任的岗位上卸任后,她立即回到西沟村,又做起了一个普通农民。申纪兰说,“我是农民代表,只有生活在农民中间,才能更了解农民疾苦。”她要和西沟乡亲们一起为早日脱贫奔小康的理想继续奋斗。

这些年,申纪兰带领西沟老百姓搞香菇大棚,培育新型产业,引进漳泽光伏发电,发展绿色生态旅游。2018年12月,申纪兰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颁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9月,申纪兰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2020年6月28日,申纪兰因病在长治市逝世,享年91岁。“丧事从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相关补贴、费用,上交党费。”弥留之际,这位老人向身边工作人员交待的遗愿,只有这两条。2020年6月30日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吊唁大厅两侧的挽联道尽了她的一生:“奋斗一生初心不改满目青山化丰碑,国家功勋纪兰精神一世英名贯长虹”。

全国劳模申纪兰事迹作文(篇6)

2019年9月,在中宣部公布的最美奋斗者名单中,于蓝、申纪兰同时在列。她们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发展的时代浪潮,执着向前、无私奉献,成就了平凡的伟大。

1938年,一位17岁女高中生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于蓝”后,怀着炙热的革命理想从北平出发了。穿越封锁线,于蓝来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女子大学学习。两年后,因为普通话说得好,她被安排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成为一名正式的演员,从此走上艺术之路。

从1949年秋天,主演第一部影片《白衣战士》开始,于蓝塑造了一大批深入人心的中国妇女形象:《翠岗红旗》中的向五儿、《龙须沟》里的程娘子、《林家铺子》里的张寡妇、《革命家庭》中的周莲、《烈火中永生》里的江姐……

每一个荧幕形象背后,都有于蓝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为了更好演出电影版《龙须沟》的程娘子,已经怀孕的她跑去天桥体验生活,揣摩妇女数票子时的神态和用鸡毛掸子的动作幅度;为了真实展现江姐的革命英雄气概,于蓝多次来到成都、重庆等江姐战斗过的地方体验生活,并采访了小说《红岩》的作者,广泛接触了江姐周围的战友,写下了几十万字的笔记。

在另一部经典电影《革命家庭》里,于蓝饰演的周莲从一个普通家庭妇女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横跨青年到老年的精湛表演让她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并得到周恩来总理的褒奖:“于蓝演了一个好妈妈”。2005年,于蓝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09年,于蓝获得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70多年的革命与艺术生涯,于蓝终其一生为中国文艺繁荣和发展贡献了全部力量。而在巍巍太行山深处,申纪兰带领西沟人日复一日上山栽树、下沟垒坝的劳作身影,同样书写了一位理想者的无私与坚韧。

从18岁嫁到西沟村开始,带领当地百姓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便成为申纪兰一辈子的事业。

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申纪兰当选副社长。按照当时的分工计酬方式,男社员下田一天记10工分,女社员下田一天只记5工分,还记到丈夫名下,严重挫伤了妇女的积极性。申纪兰走家串户,一边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一边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

在封闭贫瘠的小山沟里,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把劳动作为自己一生的职业,并作为劳动者的代表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申纪兰深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申纪兰带领西沟人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出一条“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新路子。1984年,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上太原、赴北京,申请项目资金,寻找投资伙伴,加快乡镇企业的建设发展,带领西沟从一个纯粹的农业先进典型开始向市场经济迈进。

拼搏是艰辛的,更不容易的是能够坚守初心一辈子,坚持奋斗一辈子,坚持对党忠诚一辈子。

1981年,60岁的于蓝欣然受命组建“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担任首任厂长及艺术指导等职务,从本该退休的60岁一直干到80岁。

90岁的申纪兰,仍担任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在西沟村的田间,她像年轻时一样,穿上蓝色外套,和农民们一起劳作。

曾经有人问申纪兰:“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您这一生,是什么?”“忠诚!”申纪兰这样回答。她还多次说过,“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一辈子的承诺。”

全国劳模申纪兰事迹作文(篇7)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有一位执拗的耄耋老者,年复一年,仍坚持着自己劳作。春天播种,下地秋收,冬天除雪,步履日渐蹒跚,但她干起活来仍充满力量。她是申纪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不忘初心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抗战时期,她就担任过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的组长。一嫁到西沟村,她就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成了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妇女的劳动报酬要少一半?

申纪兰介绍说,按照当时的分工计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计10个工分,那么妇女只能计5个。不平等的报酬又挫伤着妇女的劳动积极性,很多妇女只愿意干“家里活”,不愿出门参加社会劳动,而这又成为阻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

为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走家串户,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

开始,男社员很多不同意。申纪兰认为,只有干出成果,才能让妇女不再受歧视。

牢记使命

村里本来是男女共同协作劳动的。经申纪兰申请,社里专门给女社员划出一块地,和男社员进行劳动竞赛。男社员认为稳操胜券,该休息就休息;被发动起来的妇女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最后,女社员赢得了竞赛。

这场劳动竞赛在西沟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男社员都开始支持男女同工同酬。

不久,全国妇联、山西省妇联的同志也来到西沟村。一是考察,二是帮着申纪兰出谋划策。在妇联的支持下,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还设立了农忙托儿所,使妇女能专注劳动。

到1952年,西沟村已经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奋斗不止

1983年,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1984年,申纪兰从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大胆进行改革。

她主张:成林和有林山坡地仍归集体管理;耕地仍然包产到户、自主经营,但实行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添人增地、减人减地,确保土地不撂荒。最终,改革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适度,实现优势互补。

1985年,结合申纪兰外出考察的经验,利用当地的硅矿资源优势,西沟村建立起第一个村办企业铁合金厂,当年实现利润150万元。此后,西沟村又建立起磁钢厂、石料厂、饮料厂,村办企业成了西沟村的经济支柱。

但为了响应党中央保护环境的号召,不把污染留给子孙后代,2012年,申纪兰和西沟村民决定,拆除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铁合金厂,重新寻找发展定位。几年间,西沟村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一一兴建,新产业基地拔地而起,引进的知名服饰公司开工生产。

作为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通过建议和议案将老区脱贫振兴带入了快车道。中西部开发、引黄入晋工程、太旧高速公路、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等促进了经济发展;平顺县提水工程、平顺县二级公路建设、平顺县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工程等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

“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申纪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4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