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热点文章 >

重庆江津三把“金钥匙”解锁人才建设“密码”

时间: 小采 热点文章

“成功入选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教育扶贫工作作为行业扶贫唯一典型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入选新时代十年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案例”……这是重庆江津教育人自2019年加入课改实验区后提交的成绩单。

“江津区创新教育改革机制,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打造一批引领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的优秀建设队伍,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重庆江津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徐宁说。

在“育”上筑基提质,筑牢人才队伍建设“压舱石”

“站上哈佛大学讲坛,不仅是我个人荣誉,更是所有聚奎人多年奋斗的结果,我感到很自豪。”2015年5月3日,对于重庆市聚奎中学校教师张渝江来说,是他从教以来最难忘的日子。那天,他将学校的“翻转课堂”带上了哈佛大学的讲坛。

张渝江从一名农村中学教师起步,成为第一位把当地教育改革带到哈佛大学讲坛的江津人,如今,他已成为市级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筑牢乡村教育的“底座”是江津教育人持之以恒地努力。近年来,江津区通过建立校际教师互派制度和导师制度,实现示范学校和薄弱学校“捆绑式”发展,建立教师“走教制”,引导中心校教师特别是紧缺学科教师到完小、村校任教、送教。同时,结合“领雁工程”,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顶岗支教,薄弱学校遴选部分中青年教师到示范学校跟班学习。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立基”之本。“课堂大练兵活动让我这名教育‘老兵’有了新活力。”江津区蔡家小学教师杨启贵说。

江津区全方位开展课堂大练兵行动,推进新教师上“入格”课,全员教师上“合格”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同时,坚持每两年1次教师优质课竞赛和基本功大赛,三年内全区每位中小学教师至少完成1次现场课例展示。此外,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万名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工程等培训项目,助力教师“续航充电”。

在“名”上做优建强,珍惜人才队伍建设“炼金石”

11月22日,重庆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上,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的王永平班主任工作室正式授牌。

“我们工作室采用1+8+N模式(1个主持人、8名核心学员、N名网络学员),携手28名优秀青年班主任,以专题研究为抓手,聚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围绕政策解读、工作难题,开展常态化实践研究。”王永平说。

在“名”上做优建强,江津区全域发挥“三名”工作室“领头雁”和“传帮带”作用,建成区级工作室15个,学区(学校)名师工作室100余个,首批渝西川南名师工作室8个,市级“三名”工作室主持人8名,带动全区教师队伍梯次培养。

着眼创新教师教育品牌,江津推进“2+4+N”教师教育工作品牌(设立江津区教师进修学院、创建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区,鼎山、白沙、油溪、四屏四个教师教育基地,N个教师教育现场教学点),目前,已完成20个教师教育现场教学点认定,10门教师教育人文课程开发,打造具有江津辨识度的教师教育工作品牌。

着眼于共享课改成果,江津区全力建设“江津课改论坛”,每年组织“三名”工程人才与全国各地专家参与研讨,共同推进区域课程改革。

近两年,数十位江津区“三名”工程人才牵头的“‘三空间活力课堂’助推学科教学改革升级”入选“新时代十年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案例”,二十余位名师合力撰写的专著出版。

在“联”上积厚成势,用好人才队伍建设“磨刀石”

“感恩实验区的‘大棋局’,引领学校一年一个目标,从学校文化的凝练,到课程建构,再到课堂变革及评价改革,为学校发展呈现一条清晰、前沿的育人路径。”提及新优质学校的发展,王永平十分兴奋地说。

江津区与课程教材研究所共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与重庆师范大学共建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组建了“1+1+1+N”学科核心团队,即1名国家级专家+1名市级学科专家+1名区级教师研训员+数名学科骨干。

“近年来,我们组织了百余名‘三名’工程人才分赴全国研修基地访学,50余名校长赴课程教材研究所基地挂职培训。”江津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蔡增灏说。

“中师现场教学点模式新颖,百年历史底蕴丰厚,受益匪浅。”“参加这次研修课程,让我对中等师范的教学经验和历史沉淀有了更清晰认识。”……来自13个工作室的120名教师——“2023年四川省甘孜州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员赴渝研修班”抵达江津白沙镇的中等师范教育历史陈列馆。

开馆以来,来自全国各地10万余人次、200余个团队到馆参观,创近2000人次的单日最高人流量,300余场免费讲解服务,被评为重庆市2021年度“博物馆优秀展览”。(-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杨国良通讯员王咏梅)

54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