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话题作文 > 节日作文 > 学雷锋日 >

我心中的雷锋

时间: 春娜2 学雷锋日

  雷锋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铭记雷锋精神,发扬雷锋精神,是我们的义务与责任.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谱写一曲你心目中的雷锋赞歌吧!

  我心中的雷锋1

  雷锋叔叔的故事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他把自己光荣而短暂的一生献给了亲爱的祖国。

  雷锋叔叔的童年是苦难和不幸的。他出生在一个很贫穷的农民家庭,祖辈给地主当佃户。他们家住一间破茅屋,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冬天,为了挡挡风寒,常用几捆稻草堵在门口,冷得实在不行了,全家人依偎在一起取暖。父亲长年劳动维持不了一家半饱的生活。过年时,哥哥领着他出去乞讨,讨点剩饭剩菜。抗日战争时期,父亲被日本鬼子打死,哥哥只好去一家机械厂当童工,手被机器轧断,脑袋撞破,回到家里没钱治疗,活活被折磨死了。接着小弟弟也饿死了。妈妈为了养活雷锋,到地主家做工,也被害死了。剩下孤孤单单6岁的雷锋,给人家放牛、喂猪,上山砍柴,手又被地主砍伤,露出了骨头,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 直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他的家乡,他才获得解放,并且还上了学。

  雷锋叔叔上小学时,因为当时小学很少而且基础很差,有的学校只开办小学一、二年级,有的只开办三、四年级,为了读完小学六年级,雷锋不得不换了4次学校。由于他是个孤儿,寄居在亲戚家里上学读书,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很多,经常要自己做饭吃,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实在不容易。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里,他克服种种困难,决心好好学习,立志长大建设祖国……

  我们的童年,金色的童年,无忧无虑的童年,多么幸福快乐。我出生于1995年,生活都过得很幸福,一日三餐吃饱穿暖,晚上还有宵夜吃,有时候还有零花钱,长辈们都说我们是长在蜜缸里的新一代,无忧无虑,和雷锋叔叔苦难的童年比起来,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啊!

  白天我们在优美的校园里唱歌、活动,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当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背着五颜六色的书包,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昂首阔步地来到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着老师谆谆的教导和绘声绘色地讲课,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步一步地走进丰富多彩的知识天地,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享受着知识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与雷锋叔叔相比,我们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要好几百倍。

  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美好时光。以雷锋叔叔为榜样,争分夺秒,珍惜大好时光,学习雷锋叔叔的“钉子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心中的雷锋2

  雷锋确实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对于他的好,得益于社会的宣传,政府的大力支持,现在倒是无人不知了吧。但当这种尊重敬仰不再是于人们的精神层面上,而是被广泛延伸为一种社会现象时,人们便因“集体强迫性”而失去意识上的自由和独立。就如我们的历史一样,当社会平等,民主的本质破坏时,人们便会奋起反抗,当自然 和人类和谐共处的原则被破坏时,大自然也将抱负。可见“雷锋精神”的宣传既不是有效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它摆脱了人思想 同化的基本规律,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我们应该作为发现者去发现雷锋,而不是作为一个被迫接受思想的人----这就是一个领导者对于雷锋精神的传递所需遵循的“自然规律“。

  有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他看了《雷锋日记》,但更多的并不是感动,而是不断地想,如果雷锋晚出生几年,那他的行为可以算是“愚者”所为了。由此可想,雷锋在现今社会里也大概只是“上帝”了。得出一个结论:现今中国很难找到“雷锋 ”的身影,“礼仪之邦”也渐成外国人讽刺的字眼,分析其原因也就并不仅仅在于中国人个人修养和精神财富的多少,而是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病态社会”,特定的社会环境也便产生了“领导们在后头喊冲,群众 们在下头散步,最高领导说是奔赴精神战场,下级领导觉得那是‘练’着好看。”的特定的“雷锋现象”----他们一个个可都是“活雷锋”啊!

  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的细胞是人,而当社会是一个病态社会时,人的思想行为就像病毒一样不断地互相传染。也许当你想要捡掉眼前的纸屑时,你会担心身旁投来一道 异样的眼光,他们会认为你在炒作,或是标榜自己的清高,这大概不会是他们的本意,但或许他们一定会那样做,而你也一定会那样想。如此造成的“连锁”必将感染整个中国。“雷锋现象”正是如此,因为“雷锋”总是那样地遭人“忌妒”,“雷锋”总是被当成“稀有动物”而引来异样的眼光----或许这些“社会中人”便是鲁迅眼中的“看客”了,可见先生是多么地睿智,而或许是中国人跨越了近世纪的年头也依然是“看客”而已。----这就是一个社会的“进步”啊?

  当时先生也认为:错的并不是人,而是在于社会制度像模型一样约束 了人,使之定向发展,从而在中国便失去了灵魂的定义。所以,我认为领导者为“文明社会”所考虑的不仅在于人本身。不在于被迫地使其接受。他们也许可以制约人的行为,但无法制约人的思想。而从精神病理学上来说:现实(行为)与理想(思想)的冲突将会引发神经质,或向变态 人格的方向演化,造成社会的种种不安因素。由此可知其害。

  社会主义理论的领导创立者之一恩格斯认为“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的作法和想法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现实的。而应“掌握这种规律,并有计划地让自然 规律为一定的目的而服务。”我国的老子也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既是一种对于自然规律的顺从。乍一看,他们两者的观点似乎皆有相通之处,但从现实主义观点上来看,恩格斯的思想似乎更为现实,它强调于一种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又不放弃主体意识对于自然规律支配的认可,自然规律其实也就如同于一种工具,若不甚于其道,或自伤其身亦于情理之中。而老子似乎是意在于创造一种“桃花源”般的环境,他自信于人的天性,而产生特定的社会,但他似乎忘了人的欲望本身正是一种天性,他那天真的思想本身其实也正是摆脱了自然规律。何谓之“无为”,其曰“无为”既“有为”。“无为”之社会,如何能进步,“无为”之思想大抵也是有些消极了。而我们所目及的作法,既无所谓传统,也无所谓于遵循社会主义----真不知道是喊哪门子口号。

  综合上述观点,我认为如果中国有能力,那就应先从社会制度入手,从教育制度入手,从商业制度入手,改变由商业引发的不良社会风尚,唯钱主义观,唯权主义观,唯财主义观,唯才主义观6着力塑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创建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人文氛围,还我中华“文明之邦”的美誉。

  学了些生物的人都知道,种子萌发,植物生长的好坏都 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它所外的环境。以此推及现实的伦理,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不是缺少“雷锋”,而是缺少适于“雷锋”的土壤。

  我心中的雷锋3

  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芳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从1993年到1998年,老人资助了红光中学的200多名藏族学生,月月给他们补助,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老人忘不了那一年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的一幕。当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他说不用了,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个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

  一位来自新疆地区的贫困学生,功课优秀,没毕业就被天津一家大公司看中,拟以高薪聘用。这一天,他走上台激动地说:“我从白爷爷身上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和力量。我正式向学校、也向白爷爷表示:毕业后我不留天津,要回到目前还贫困的家乡,以白爷爷的精神去为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他深深地向白芳礼老人鞠了一躬。全场掌声雷动。老人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事后,老人对他的老友说:“我过得是苦,挣来的每一块钱都不容易。可我心里是舒畅的。看到大学生们能从我做的这一点点小事上唤起一份报国心,我高兴啊!”

  这些年得到白芳礼捐助的大学、中学、小学以及教育基金等单位达30家之多。老人捐钱从不图回报,许多得到他帮助的学生并不知道他的姓名。他的快乐和幸福来自他那一颗太阳的心!

  1994年,白芳礼81岁。这一天,他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辛苦钱交给一所学校后,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这话触动了他:现今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来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呀!

  他琢磨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把儿女家的门敲开了:“我准备把你们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款办个公司,赚钱支教。”

  不多几天,在紧靠天津火车站的一块小地盘上,出现了一个7平方米的小售货亭,里面摆着一些糕点烟酒等,当头挂着一块牌子——“白芳礼支教公司”。他对受雇的员工宣布:“我们挣来的钱姓‘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小售货亭让白芳礼增加了不少支教的财力,却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蹬三轮的生活。他把售货亭交给伙计打理,自己照样天天出车拉活。他说:“我出一天车总能挣回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索性挨着亭子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里面用砖头搭了一块木板算是“床”,棚顶上的接缝处露着一道道青天。夏天,棚里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冬天,放杯水可以冻成冰坨子。白芳礼就在这里面住了整整5年。

  “这老爷子怎么像个没家的人……”老人的儿女一直承受着某种误解的压力,他们对父亲有些埋怨。蹬着三轮闯荡了一辈子的白芳礼,骨子里有一种大义与胸怀,国家与社会在他心目中有头号的位置。他对儿女们说:“我现在是有国无家,为了能给孩子们多挣钱,累点苦点都没啥.

  “孩子们,等我病好了,我还要蹬三轮挣钱资助你们读书!”

  ——病中的白芳礼对来看他的孩子们这样说

  “好……学……习……”

  ——白芳礼最后的遗言

  我心中的雷锋4

  雷锋所在班的班长是个扎实、苦干的战士。他看雷锋个子小,力气不足,担心他的训练成绩。在开班务会议的时候,他提醒雷锋说:"小雷呀,咱们革命战士最讲互相帮助,你有什么困难可得吱声,别闷着。"雷锋高兴地回答:"放心吧,班长,我什么困难也不怕。"

  真叫班长猜着了。练习投手榴弹,人家膀大腰园的新战士只要抓起教练弹,跑上几步,一撤手,教练弹就像燕子似的,打着旋儿飞得老远老远。可是,教练弹抓在雷锋手里,就有点沉重了。几天来,他费尽了力气,投一次,不及格,再投一次,还是不及格。班长再三向他传授动作要领,他左体会,右琢磨,整整练了一上午,胳膊甩得生疼,还是个不及格。

  中午,他回到宿舍,心里十分不安。屋子里并不热,他额头上还是腾腾直冒汗。他想:一个人不及格,就影响全班的成绩,当一名国防战士,连个手榴弹都投不好,像话吗?他决定加倍苦练,把一切休息时间都搭上,达不到标准,决不罢休!他一个投来投去,一连投了几天,结果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越投越近了。这可真叫雷锋急得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香。

  从班长的传授中,在大家的帮助下,他懂得投弹投得远,全凭臂力。因此,他投一会儿手榴弹,就练一会儿单杠。手握铁杠,刺骨冰凉。管它呢,他咬咬牙,练!练!练!,直到双手磨得再也抓不住杠子了,这才抄起手来暖一暖。他的衬衣被汗水浸透了,北风吹来,寒意沁入骨髓,他都不在乎。

  实弹投掷的时候,新战士们集合在靶场上,按照命令,一个接着一个,掀开手榴弹盖,投进假设的敌人碉堡。

  "雷锋就位!"指导员发出命令了。

  雷锋的心呀忍不住"咚咚"乱跳。最了解新战士的心情,急忙跑过来叮嘱说“可别慌,沉住气,保准成功!"指导员呢,也投来鼓励的目光,好像说:"小伙子,勇敢些,功夫是不会白练的啊!"

  雷锋答应一声,拧开手榴弹盖,把小铁环套在指头上,纵身一跃,跳出了堑壕,冲过一段开阔地,猛力一甩,只听"轰"的一声,手榴弹恰好投进了"敌人"的碉堡,得了个"优秀"。

  靶场上所有的人都为他祝贺。他兴奋地咧着嘴笑了。他是多么高兴啊!多少天的苦练,终于得到了满意的成果。

  我心中的雷锋5

  愿雷锋精神永放光彩!这是我看了《雷锋的故事》这本出自内心的感受。雷锋叔叔是一个普通的军人,然而雷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常的业绩。

  雷锋热子党、热子祖国、热子社会主义,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努力改造世界观。我觉得他一生最突出的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毫无损人利己之心、自觉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无论在什么岗位,雷锋总是这样说,这样做:“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这朴实的话语充分反映了一个革命战士一切服从党安排,一切从革命利益出发的共产主义崇高品质。

  伟大出自平凡,崇高寓于平凡。我们青少年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同志那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万丈高楼起于垒土。”雷锋经常帮助有困难的群众,把田大娘当做自己的亲生母亲来孝敬、子戴。雷锋同志自己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感人肺腑的语言能不使人流泪、使人心灵震动吗?雷锋同志善于从平凡的小事做起,走一路,好事做一路。难怪群众称颂“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毛主席曾经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雷锋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做了一辈子好事。在他牺牲的那一天,他还盼望着去看看田大娘,再为乡亲们做好事。我们这一代应像雷锋那样,满腔热忱、坚持不懈地做有益公众的平凡小事。

  一个时期,有些人认为“雷锋精神已过时了”。然而,在事实面前,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说法是错误的。在3月4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前夕,团员青年们正在街上为群众义务服务。城河路两旁到处都是为群众义务修理自行车、家用电器、理发、烫衣的青年们。街道的四周一队队红领巾挥动着手中的扫帚,正在热火朝天打扫马路,洁净的街道在他们脚下延伸。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在新中国,有多少雷锋式的炎黄子孙,他们发扬了雷锋的光荣传统,做一颗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星星!

  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四化建设的旅程中,雷锋精神之花已在我们这一代身上重绽笑脸。让我们把雷锋这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流传后世,发扬光大,为祖国——这个五彩缤纷的百花园增添一分春色。

  有人说雷锋是傻子,可他说:“我要做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用的人,我甘心做这样的傻子。”

  我心中的雷锋6

  3月5日,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

  3月5日,记忆里有一点被震动的日子。

  39年前的今天,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也许,自那个年代起,雷锋,这个普通的名字便贯穿着一种恒远的精神,开始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在今天的少年男女看来,近乎冒着傻气的话语,曾经影响了几代人。

  雷锋的成长环境、工作环境从我们读书识字的那个时候就一次次的了解过,以现在的某种观点,雷锋,在那时的社会环境下,不仅仅是一种精神,而是一种现象。回忆一下书中所记述的雷锋事迹,不外乎一些微乎其微的凡人小事,搀扶盲人过马路、照料孤寡老人日常生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等等。如果这些行为单靠雷锋一个普通军人来做,顶多是一个点,然而,这种精神被广为传颂,便成了一种现象,一种自觉的,助人为乐的社会现象。

  可惜,雷锋只是解放初期的一位普通军人,他的事迹之所以被广为传颂也取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解放初期,国民建设起步阶段,安定团结、互助互爱方能以民众之团结精神协力发展经济建设,而雷锋,正是这种社会特殊背景下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凝结。如果,当时的中国背景已发展到今天这般经济繁荣、社会昌盛,可能雷锋的所行所为,至多算得一位有爱心的绅士,雷锋精神这个概念也根本不会出现和存在多年。

  然而,我们社会发展着、进步着,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裕,我们的精神,或者说我们的奉献、爱心、帮助却越来越贫瘠。虽然我们的周围常常会有这样或那样形式的互助、捐赠行为,甚至福利事业在经济推动下,发展得蒸蒸日上,如火如荼。但是,如果没有经济的促动,也许我们的奉献、我们的爱心就会大打折扣,因为,现实的我们已在越来越优越的物质生活里淡化和忘却了一种精神:无私!

  讨论无私实则已上升为一个社会范畴,且实在无法在我们365天的行为当中严格界定无私的标准。只是记得,3月5日,无论学校组织,还是学生自发,都会有一些无偿行为。虽然微不足道,不外乎跑去街头清洗护栏、去福利院慰问孤残儿童等,但每到3月5日,每到春上柳梢的三月阳春的这个普通日子,或多或少做了些事情。与此同时,在我们心里,也或多或少积累了一种潜在的互助、奉献理念。

  曾经,3月5日伴着雷锋这个名字,和雷锋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悄悄来到每个人当中,让我们感受着一种内涵。今年,今天,3月5日,清晨黄昏的校园一如继往的朗朗读书声,街头巷尾一切照旧的忙碌喧嚣,雷锋,却没有来。

28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