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热点资讯 > 银川:“三个三”工作法扎实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银川:“三个三”工作法扎实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时间: 小采 热点资讯

银川:“三个三”工作法扎实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具体】

为推动义务教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着力破解群众“上好学难”问题,银川市教育局探索实践“三个三”工作法,扎实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以“三个全覆盖”推动优质教育扩面提升

12月11日,在位于兴庆区掌政镇的兴庆区第三小学春林校区,该校四年级学生正通过大屏幕上美术课“对折剪纸”,屏幕里的主讲老师正在兴庆区第三小学为学生们上同一节课。“这样的美术课孩子们喜欢,双师课堂有效解决了我们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春林校区执行校长周存华介绍。

该校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有一个教学班,共有155名学生,2013年纳入兴庆区第三小学教育集团。目前,该校原有的4名在编教师,2名到本部交流,集团给春林校区派驻了10名教师,其中骨干教师5名。“集团化办学大大缓解了我们部分学科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让农村孩子也享受到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这样的办学模式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周存华说。

近年来,银川市不断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持续扩大覆盖面,推动实现共建共享。“托管帮扶全覆盖,从2013年开始推行集团化办学,在全市组建74个教育集团,覆盖158所学校,建立28个城乡学校共同体,城市学校结对帮扶61所农村学校。组织4所市属高中托管5所县中,惠及超过2.4万名农村学生。”银川市教育局局长高小军说。

同时,银川市命名授牌的134所中小学学科基地校覆盖了该市中小学全学段全学科。成立5所市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带动全市28所城乡高中一体化平稳推进新高考改革。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发36门线上“场馆课程”,辐射251所城乡学校。在区、市、县、校四级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带动下,教研赋能全覆盖,借助3所高校和4所区外科研机构,实施“大教研”“校本教研”“连片教研”等模式,其中贺兰县以网络型教研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教研建设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三个关键”聚焦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关键点

振兴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

近年来,银川市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大幅增加,教师编制配置相对滞后,教师短缺矛盾比较突出。银川市通过特岗教师招录、城市骨干教师走教、农村教师跟岗、实施“县管校聘”等方式打好教师配置“组合拳”。“我们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通过城乡学校共同体内学科教师走教、网络专递课等方式,着力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高小军介绍。

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小学教育集团有新水桥校区和通南校区两个农村校区,唐徕小学教育集团根据学校内部交流相关规定,考虑学科、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因素,打破校际界限,增强教师流动性。“我们对教师队伍进行了整体调整,两所乡村学校的教师全部安排在岗在编人员,优先保证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为鼓励教师在乡村留得住,避免学生每年换教师的现象,保证教学的连续性,交流轮岗年限规定了农村校区交流不低于2年,城市校区交流不低于3年。”唐徕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闫梅说。

银川市通过聚焦乡村教师专项培养这个关键点,辐射带动全市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在全市建立5个乡村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优先推荐78名农村教师纳入区、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入各类名师工作室学习。聚焦拓宽教师专业成长渠道,依托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与北京市史家小学、府学胡同小学、首师大附属中学等7所学校开展同步教研、协同备课,依托北京市7名特级教师网络名师工作室,为全市105名乡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三个机制”激发城乡学校一体化办学活力

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银川市以评价机制、激励机制、退出机制等“三个机制”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制定印发《银川市直属学校与辖区学校委托管理办法》《银川市托管学校目标达成考核评估办法》等政策,对委托管理办学效果评价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为基本依据,重点考察被托管学校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学校可持续发展情况。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到农村学校开展专题课堂的教师在年终考核、评优选先上予以倾斜;对承担托管帮扶任务的城市学校,给予资金上的支持。银川市永宁县第二中学和闽宁中学结成城乡发展共同体一年多来,开展专递课堂已是常态化工作。据永宁县第二中学校长唐永峰介绍,学校的专递课堂不仅包括教师的教研活动,还涉及所有的科目。学校将老师参与两所学校??共建活动纳入教师的工作考核,在评优选先方面进行量化。

“组成?城乡共同体来发展,有利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通过共同体发展,以强带弱。??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确定共同的发展目标,也有利于??带教学校自身的提高。”唐永峰说。

而办学超过一定周期的城乡共同体学校,通过退出机制,组织专家评估符合退出标准的学校,这些学校下一步将独立办学或领办新的教育共同体,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

“尊重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努力挖潜和凝练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在全区全国叫得响的教育成果或经验,构建更加优良更具韧性的教育生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小军说。(-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张贺通讯员周磊)

54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