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热点文章 >

教育能为气候变化做什么?专家热议“气候变化教育”

时间: 小采 热点文章

中国教师报-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头等大事。教育能够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什么?如何发挥教育的作用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12月2日,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主题为“气候?教育?学习:力挽狂澜,由我做起”的第六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在线上举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中国台湾及美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的37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介绍了他们在气候变化教育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有效的实践探索。

气候变化不仅是科学问题

气候变化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是影响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社会问题。

气候变化给教育带来了直接的冲击,影响了教育的正常运转和未来发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出警告,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气候灾害,如洪水、干旱、风暴和野火,已在2016年到2021年间造成44个国家约4310万儿童流离失所,相当于每天有约2万名儿童流离失所。

香港大学副校长、环球可持续发展讲座教授宫鹏列举了介绍了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看来气候变化正在蚕食我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公众对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议题关注度提升非常明显。

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曾对上海236所中小学校进行调查。他发现,所调查的学校在项目化学习上共设计了400个科学项目,与环境有关的项目占比约20%,总体来看比例很高。但其中有关气候变化的项目占比2.5%,占比很低。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岳伟表示,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科学和社会议题,也是教育议题,教育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教育应对气候变化的价值定位在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环保教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李焯芬在论坛上分享到,开展气候教育就是希望下一代爱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田家炳基金会总干事戴大为谈生态文明教育不止是课程教育,更是对生活教育和行动能力的培养环境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如何加强三方在环境教育上的合作,也是要探索的问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国际学生的一个评估调查显示,年轻人普遍对气候变化有很好的认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近80%的学生(2018人)表示知道或非常熟悉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情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高级分析师黛博拉·努莎目前正参与一个名为“教育政策实现可持续未来”的项目。她谈教育系统通过影响思维方式、行为和生活选择在气候变化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气候变化为教育提供了一个机会,帮助年轻人发展系统、思维技能和接受复杂性。

教师急需气候变化教育知识素养

气候变化的教育的落实是一个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港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盛兵在会上提出了这一问题。

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裴卿长期从事气候变化教育研究课题。他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当与学生们谈及全球气候变化,学生通常都会觉得离自己非常遥远。在学习气候变化的时候,学生很难体会到气候变化的痕迹,往往会有种无力感。如何拉近学生与气候变化教育的距离,有效的推进气候变化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这是气候变化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长久以来,教育一直遵循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范式。这无疑是在加剧人类和地球的生存危机。”岳伟谈到,为了缓解、适应乃至扭转气候变化,教育本身必须变革,其重要方向就是自身的生态化。

“当下,在一些国家里,学校科学教学在过去十年中没有太大变化,变得越来越过时,并且与现实世界中的真实科学实践脱节黛博拉·努莎认为,学校科学教育在培养未来科学家奠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吸引和支持学生在STEM领域深造是加强绿色发展的关键

教师是实施气候变化教育的关键,但全球教师普遍缺乏气候变化教育相关的必要知识、资源和教学培训,无法在课堂上有效实施气候变化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对144个国家的58280名教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不到40%的教师有信心教授气候变化知识。

戴大为指出,环境具有空前的复杂性,需要众多学科共同参与,这些都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展多学科融合教育

如何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教育行动?论坛上,与会嘉宾分享了当下各地学校的实践经验。比如,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蒋家岗小学通过知识讲解、游戏、户外实践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气温、风向、风速等现象,并切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风云变化。

气候变化教育涉及到气象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内容。岳伟提出,气候教育的实施要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融合,要发挥不同学科的独特优势,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

岳伟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对于气候变化教育最有效。这些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与真实世界建立联系,能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进而从不同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对此,尹后庆表示,气候教育不仅是教会大家在生活中应对气候变化的技能,关键是要让学生形成适应气候变化所需要的价值观,从而带动行为转变。在气候变化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上,主题式的学习方式推动学习者从知识学习走向理解学习,在此基础上再与生活联系,以此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我们的地球不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我们的孩子那里借来的”。香港大学荣休教授、原副校长,世界教育前沿论坛主席,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程介明在论坛总结发言中提到,挽救地球需要合力。从认识世界,到认识到要改变我们的生命,这个则是教育的内涵。他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改变生存的环境。

5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