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热点文章 >

教育强国视域下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加强内涵建设的路径选择

时间: 小采 热点文章

摘要: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后,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普及水平等全面提升,夯实了民族地区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推动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实现内涵发展,需要准确把握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发展的特殊性,从优化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创新学校发展方式、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激发学校发展内驱力等多角度切入,整体提高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诉求,更充分地发挥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作用。

关键词:教育强国;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内涵建设

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民族地区高中教育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普通高中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已成为推动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做大国家战略人才“蓄水池”。[1]2023年8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扩优提质行动计划”),针对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明确了“到2027年,培育一批优质特色高中,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扎实推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持续提升”的总体目标,并提出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通过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强县中标准化建设等,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面对新时代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民族地区统筹推进内涵建设是扎实落实行动计划、稳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课题。

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迈入了全面普及的新阶段。新时代以来,国家层面普通高中教育政策框架体系持续优化,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层面先后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等,擘画了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路径和蓝图,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还出台专项行动计划和项目,支持民族地区提升高中教育普及水平和加强内涵质量建设。例如,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出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和普通高中改造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普及水平。

经过不懈努力,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26.0%提高到2022年的91.6%。[2]2021年普通高中少数民族在校生287.78万人,占全国普高在校生的11.05%,比2012年的8.15%提高了2.9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教育保障水平全面提升,2021年全国普通高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到18808.71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民族八省区[3]平均达到20480.61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普通高中师资配置水平持续改善,2022年全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以上,生师比进一步下降到12.72∶1,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达到13%以上,研究型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民族八省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提高到7.79%,其中,内蒙古更是高达18.13%,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详见表1)。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通过设立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校,加强专业指导,推进课程改革与新高考改革同向而行。总体来看,民族地区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形成,加强普通高中内涵建设、强化普通高中的基点作用已迫在眉睫。

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内涵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今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对标这些新任务新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育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第一,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路径虽然已经明确,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受区域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推进的路径和进程存在明显差异,民族地区的差异更为突出。

第二,自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作为重要政策导向提出以来,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先行开展了试点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经验,但总体来看,多样化发展的政策保障相对不足,已有政策对引导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针对性不足。相比于教育发达地区,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学校规模整体偏大、平均班额偏大、教师素质水平差距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整体推进。

第三,全国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发展水平等各方面都有所提升,但具体到民族八省区来看,八省区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且八省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第四,民族地区的区位特殊性,即民族地区与边境地区交织重叠,我国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中,有1.9万公里位于民族地区,要求民族地区加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线发展高中教育,强化普通高中学校立德树人的有效机制,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成效。

民族地区推动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推动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实现内涵发展势在必行。就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而言,其根本目标在于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即育人质量上质的提升,集中表现为办学优质化、学校特色化和区域多样化。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内涵发展是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教育强国建设的迫切要求,它以办学条件基本完善为基础,以学校管理规范有序为保障,以师资队伍水平结构为支撑,以学校课程优质可选为基点,注重整体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诉求,更充分地发挥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作用。具体而言,需要准确把握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发展的特殊性,因地制宜探寻推进内涵建设的有效路径。

优化民族地区普通高中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对标教育强国建设要求,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进一步强化普通高中育人的使命任务。科学分析研判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基础,尤其是普通高中教育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应然和实然作用,精准锚定新时代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发展进路。强化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区域统筹,进一步明确省、市、县各级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并纳入政府履职考核范畴。引导中小学校在课程建设、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的整体设计中,进一步渗透和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建设跨学科民族特色课程,如民族常识课程、民族歌舞课程、民族节庆课程、非遗课程等,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优化大思政课落实方式,在思政课中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并通过学科思政和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增进民族地区高中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有效提升。同时,还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学科教师培训,加强专项教研队伍建设,提高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创新拓展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发展方式。立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普通高中发展实际,创新高中学校发展方式,科学推进区域内集团化办学,强化优质高中对薄弱高中内涵发展的辐射带动;将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作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城乡结对帮扶、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县中等方式,拓展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可资借鉴和利用的优质资源,整体扩大民族地区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和校际差距。关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系统性,整体优化民族地区尤其是民族县中小学学段衔接,以县域基础教育整体提升支持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同时,优质资源相对缺乏是民族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应积极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公共文化云等提供的数字资源,丰富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探索发展方式从单一化、同质化、应试化走向多元、开放、灵活。

强化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建设。“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当前我国高中教育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资源配置、师资水平等大幅提升,为民族地区高中特色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推进普通高中实现优质特色发展,需结合办学基础、发展愿景、课程资源、教育需求等挖掘学校特色的切入点和生长点,尤其是要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边疆红色资源等,进一步强化“学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设理念,提高学校课程的丰富性、可选择性、回应性。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鼓励举办综合高中。重点关注和发展综合高中,明确综合高中的培养目标,优化完善综合高中课程体系,构建完善高中学生成长“立交桥”,更好服务于民族地区高中学生多元发展。

激发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发展内驱力。民族地区的区位特殊性决定了这些地区高中教育发展的总体特征,即县中占比相对较高、分布相对分散。[4]在整体推进民族地区高中内涵发展的过程中,需格外关注县域高中尤其是非重点高中的县域高中发展问题。要统筹用好各方面政策,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市域统筹,提高高中教育管理层级,优化区域普通高中教育生态。聚焦教师、课程等教育改革发展关键要素,优化区域教师发展机制、资源分配机制和协同发展机制[5],引导高中学校主动作为,激发每所高中学校发展的内驱力。以教研为切入点,优化市域内城区高中和县域高中协调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区市教研力量和资源整合能力,定期开展教研指导,切实提高县域高中教师的教学改革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如平.实施高中内涵建设行动释放基础教育基点作用.

[EB/OL].[2023-08-31].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3/2023_zl13/202308/t20230831_1077541.html.

[2]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EB/OL].[2023-07-05].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307/t20230705_1067278.html.

[3]民族八省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少数民族分布集中的贵州、云南和青海三省。

[4]根据中国政府网公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行政区划相关数据整理:https://www.gov.cn/guoqing/2005-09/13/content_5043917.htm.全国284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中65.63%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等,其中,民族八省区共有68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80%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等。

[5]李建民.教育强国视域下县中发展问题及破解思路[N].浙江教育报,2023-05-12.

(作者李建民,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区域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区域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机制案例研究”(项目编号:GYJ202201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12期

5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