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话题作文 > 成长作文 > 追求 >

行善 不是追求名利作文

时间: 靖婷2 追求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题记

  世界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而那些智者之所以能够善待名利,是因为他们有着一种常人不及的品质——淡泊。

  淡泊的体现是宠辱不惊,抛开名利的诱惑与腐蚀,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称得上淡泊。一个人如果把名利当目的去做事,他往往会事与原违,只有当你保持着一颗淡泊的心时,名誉自然会来。

  邹子尹,明朝江西人,是一位热心公益的佛教徒,凡是有扶危济贫的事情,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因此大家都称他为大善人。

  可是,邹子尹病死之后,却到了阎王殿,他心里很不服气。阎王就命人把他的善恶册子打开来看。册子一打开,赫然“名利”两个大字,一切善事,不是记在“名”字下面,就是记在“利”字下面。

  他苏醒过来,告诉家人:“你们帮我遍告世间的人,一定要用真诚心,不要像我一样,带着名利心去行善啊!”五天以后,他就死了。

  他的好友唐时说:“我对子尹非常了解。他行善或许免不了好名,至于利,子尹是个轻财的人,怎么到了最后却变成了好利呢?一定是他居间托请众人行善的时候,起初都是真心发愿,等钱财到手之后,就开始偶尔暂时借用,日子久了,竟然假借不还了,这种隐蔽的罪恶到底逃不出因果法则。把善款放进自己的口袋,堕地狱就像箭一样快啊。”

  中国的博学鸿儒钱钟书,他是一名踏踏实实的学者,在他身上,有着不务虚名,落落自甘,淡泊自守,宠辱不惊这些优秀品质。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也讨厌受采访。他经常闭门谢客,避之惟恐不及,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慕钱先生之名来中国,在电话里向钱钟书表示要去拜访的意思。钱先生在电话里风趣地说:“假使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下蛋母鸡呢?”这些事例还有很多,钱老淡泊是学界榜样,也只有淡泊如他的人才能专心治学。

  身残志不残的著名人物张海迪获得各部门所授予的各种奖状及各项荣誉称号可谓不计其数,但她在这些荣誉面前仍保持了可贵的平常心,从不以这些炫耀自己,在她生活的地方,人们看到的只是书籍,她自己撰写的文稿,关于她荣誉的东西一点也看不到。要是别人早就被这些荣誉冲昏头脑了。可是张海迪仍坚持淡泊,靠的是她宠辱不惊的人格。所以她不断向更高峰迈进。

  时光匆匆,是非成败转头空,名利如过眼云烟,何必再苦苦追寻呢?不如淡泊一些,也做一个善待名利的智者吧!

  行善 不是追求名利作文2:

  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社会里,人们变得现实起来,有了钱不够还要有利,有了权还不够还要有名,有了名还不够还要超过别人。我们正在被追名逐利的价值所感染。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名”行善,“善”被利用,我们已经看不清其本来面目。

  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受到金钱名利的诱惑。虽然有些人得到了金钱名利,但是他们真的快乐吗?他们不感到累吗?生活真的美好吗?为此,我们要淡泊名利,让生活更美好。

  有一位千万富翁和一对夫妇,富翁整天闷闷不乐,担心哪一天自己的钱会变成别人的钱,于是终日奔波劳累,疲备不堪,那叫一个累。而夫妇整天有说有笑,小日过得可舒坦,虽然没钱,但简简单单的生活让他们觉得很幸福,因为他们拥有彼此,一天富翁给了夫妇一百万让他们花,这对夫妇当天整就忙起来,一百万都不知道要放在哪儿最终他们把钱放在自己的视线中,也不笑了,烦恼来了,他们把钱还给富翁,他们又继续在一起幸福美好的生活。

  有了“金钱名利”有的人还是不高兴,而有的人没有“金钱名利”反例过得快乐、幸福、美好。

  “淡泊名利,非宁静而致远”。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志,有了陈子规的陶士,才有钓鱼台的清幽高雅。淡泊名利,让生活更美好。

  生活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少些尔虞我诈,多一些真诚相待,少一些追名逐利,多一些淡泊名利,不要过以物质的追求,只要够用就可。

  我们不需要过于物质的享受,要让自己过得开心,快乐,才是我们一直不变的追求,抛开这些“金钱至上”的庸俗观,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更需要的是一份恬静,一份舒心、一份满足、一份真诚。过自己开心的生活方式,请认准淡泊名利,让生活更美好。

  行善 不是追求名利作文3: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每当我读到离骚的时候。最让我有所感受的就是这句话。偶尔在感受粽叶清香的时候,就会仿佛看到屈原站在河边纵身一跃。我想他在那是一定想到了这句话。

  屈原大可像其他世人一样,竭尽全力的讨好君王,以求得终身荣华富贵。可是他没有,因为它那高尚的价值观不愿向低俗的利益屈服。他亦可两耳不问天下事,只顾着自己的闲适生活,可是他也没有那样做,因为他的价值观告诉他要心系天下,心系百姓。他也的确做到了,不然在他跳入的河畔,怎会有那么多的善良百姓为了他聚在一起,向河内投入那么多的粽子。

  也许,他的价值观害了他,没有这价值观,他不会不断的劝谏君主,引来龙颜大怒,使自己流放到荒芜之地。也就不会引来奸诈小人,使自己只能无奈高呼“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是,他的价值观也帮了他。使他在颠沛流离的同时还能想到“吾独困乎此时也”那份淡然,被多少后世学子学习。亦使他在穷困之时,不愿放弃自己的高尚品质,仍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份高洁,不知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影响了多少人。

  回顾现实,当今的社会正是缺像屈原这样的人。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不断向前。社会上的那种追求名利的风气在不断盛行,有很多人披着“行善”的假衣,却早已忘了什么才是行善的本质。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个关于阿福的人,他的故事被不少人流传。但与牺牲后的盛名相比,阿福生前非常低调。无论是在汶川大地震的救灾现场,还是在其他各类志愿者行动中,阿福都不愿接受媒体采访。阿福曾说过“我不喜欢他们那样的炒作,做一点点事,就要四处去报告,到处去说。其实做事情不为别人,简单些好。”

  事实上,他的人生轨迹并不曲折离奇,他曾是深港跨境货柜车司机,投身志愿者行动后,有一部分时间在香港地盘打工,2002年之后,一赚到钱就继续志愿者行动,一生单身,他拿自己开玩笑:“估计找不到愿意嫁给我的人。”

  他平凡得有如你我身边任何一个人。如果不是玉树地震,阿福所做的工作,或许并不会引人瞩目,搬运物资、清理废墟、为孩子重建图书馆等,无不默默无闻。在他生前的日记里,他写道“好像有些志愿者给我的感觉,来这里只算是体验灾区生活,但我不想,我只想真正地做些事。”

  在同样是在内地做志愿者的香港人邓兆健眼中,要做到阿福这般,也并不难,“不要将做善事想象得那么难,大部分香港人从小就习惯去帮助弱势社群,因为这是一个公民的责任,就跟你在路上看到一小孩摔倒会去扶起来一样普通、平常。”

  “如果你为福荣遇难的事及他的好人好事而有所感动,请用你认为合适的实际方法,为有需要的人出一份力,那么,你已是在向福荣致敬,你已在延续福荣的精神,你已在帮助他达成未完的心愿。如果能力有限,那么对自己的家人好一点,也是对福荣的尊敬。”阿福的姐姐黄月秀这样说。

  善可从身边而起,无需多么显赫的身世,也不一定要一掷千金,更别追求轰轰烈烈,因为行善不是追求名利。

28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