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专题作文 > 榜样系列 >

林占熺事迹作文素材

时间: 吴泽 榜样系列

林占熺事迹作文素材【篇1】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菌草技术发明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当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颁奖词中这样评价林占熺:“咬定青山大地,立根黄沙破岩。传递幸福,不以闽宁为限;传播文明,不以山海为远。时不我待,所以只争朝夕;心系乡土,所以敢为天下先。你不是田间的野草,你是新时代滋养的大树。”

林占熺于1986年发明的菌草技术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30多年来,林占熺一直活跃在菌草研发和推广一线,不仅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种菇脱贫,还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菌草技术已被推广至全球106个国家,在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示范基地,并被联合国列为“和平发展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向全球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林占熺是此前热播的对口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

1996年,福建和宁夏结成帮扶对子。第二年,国家把林占熺的菌草技术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随后林占熺带着六箱菌草草种,前往宁夏彭阳县。从此,林占熺成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一员,开始20多年的菌草扶贫之路。

澎湃新闻此前采访时了解到,和《山海情》中的凌一农一样,作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一员的林占熺奉献出他的科研技术,带领团队教村民种植双孢菇。为了给村民的生产保底,他甚至和当地政府签订了包销协议,团队成员分组为村民的产品跑销路。

至2007年,宁夏共有1.75万户参与菌草生产,兴建菇棚1.75万个,菇农年均增收5000多元。如今,菌草已经走向106个国家,帮助解决饥饿、贫困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林占熺表示,在他和当年的团队成员看来,《山海情》中呈现的大部分内容基本属实,但实际情况比剧中更艰苦、更曲折。林占熺说,想起过往的经历“没有后悔,但确实有后怕”。

林占熺说,电视剧中的凌一农是众多援宁科技工作者的缩影,很感谢《山海情》的播出,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闽宁协作中不同群体的贡献,同时也有更多的人了解到菌草行业,推动了菌草行业的发展。

如今,林占熺仍坚持在菌草研究一线工作,对于自己的状态,他觉得就像是《西游记》主题曲中唱的那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林占熺事迹作文素材【篇2】

林占熺,出生在闽西山区一个贫寒的家庭。1968年从福建农学院农学系毕业以后,林占熺希望能用学到的农业知识帮助农民过上好日子。上世纪70年代,椴木栽培香菇技术引进到国内,闽西地区是最早一批种植香菇的地方。然而,由于大量消耗木材,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菌林矛盾”越来越突出。

1983年,林占熺开始“以草代木”技术的研究,大胆尝试用草来栽培食用菌。然而,由于没有参考资料和仪器设备,研究并不顺利,林占熺还因此欠下5万多元的债务。经过三年的摸索,实验室的培养基里终于长出第一朵香菇。

一朵小小的香菇预示着一门新兴学科——菌草学的诞生。当时,一位美国农场主希望买断菌草种植技术,高新聘请他们夫妇俩,但林占熺却把菌草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农民。

1997年,福建和宁夏结成帮扶对子,菌草技术被列为闽宁扶贫协作项目,林占熺和工作队员携带6箱菌草草种直奔宁夏西海固。然而,由于当地气候条件恶劣,有些群众甚至连食用菌都没见过,菌草种植推广并不容易,林占熺尽量简化技术,让当地老百姓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截至2007年,宁夏已经有1.75万个农户参与菌草生产,每户年均增收5000多元。

在林占熺的办公室,摆放着一个特殊的地球仪,密密麻麻的106颗绿色标记,代表着106个推广菌草种植的国家和地区。

在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外,一排排3米多高的绿草生机勃勃。三十多年来,林占熺和团队累计选育菌草品种49个。

在林占熺眼中,这些菌草的价值已经不单单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而是要成为生态治理的重要角色,让沙漠变成广袤的绿洲。尽管即将步入耄耋之年,但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林占熺依然奔波忙碌,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

林占熺事迹作文素材【篇3】

林占熺,男,194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院菌草所党支部书记,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勇挑重担,投身西部大开发。他克服种种困难,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1986年成功实现“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发明菌草技术。1997年以来,菌草技术被福建省列入闽宁对口帮扶、智力援疆、对口支援重庆万州区和科技援藏等项目。他带领党员技术骨干在宁夏、新疆、陕西、青海、内蒙古和西藏等地推广菌草技术,建设示范推广基地,推动菌草产业成为当地新兴产业,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仅在新疆昌吉州,菌草产业的发展就带动了75万农牧民增收,菌草年产值超过3亿元,成为当地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为边疆稳定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投身“三农”,致力于精准扶贫。他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的信念,奔走在精准扶贫第一线。从1997年开始,林占熺带领党员组建了闽宁菌草扶贫工作队,开始了20多年对口帮扶宁夏的扶贫之路,将菌草技术推广到宁夏13个县(市)的1.75万户人家,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出现部分年收入5万元、10万元的专业大户,使一大批农牧民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典型扶贫案例,林占熺的事迹被编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电视剧《山海情》。目前,菌草技术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506个县(市、区)推广应用,菌草产业被福建、陕西延安、贵州黔西南州等地列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

不辱使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承担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莱索托、卢旺达、斐济、中非等国菌草项目,将菌草技术和国内扶贫经验推广到106个国家,培训国际学员12000余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南非、卢旺达等16个国家建立菌草技术示范中心。菌草技术先后被列为“南南合作项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和“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在南太岛国、非洲的很多地方,菌草被称为“中国草”,成为中国为国际减贫贡献中国智慧、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

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最美教师”等称号。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菌草所党支部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带领的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荣获“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以林占熺等为代表的闽宁协作援宁群体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林占熺事迹作文素材【篇4】

在林占熺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个地球仪,上面标着许多红五星。“有红五星的是菌草推广到的国家和地区,现在是106个。”林占熺说。

菌草技术既帮助农民致富,又保护了生态,在国内取得极大成功,也吸引了世界目光。上世纪90年代末,林占熺等中国专家组成员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手把手培训当地民众学习菌草种植,让他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1998年,林占熺在巴新进行技术重演示范试验。“试验成功的现场会有6000多人参加,许多人翻山越岭走了三天三夜赶来。后来,菌草在巴新创下每公顷年产鲜草853吨的纪录。因为菌草让当地百姓增收致富,他们把菌草称作‘中国草’,甚至给孩子取名为‘菌草’。”林占熺深情回忆。

“菌草技术小而美、见效快,推广起来成本比较低,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林占熺说。如今,当初简陋的实验室已发展成三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引领着世界菌草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菌草技术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份500多个县,并传播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培训学员上万人,为保护生态环境、科技扶贫与技术援外作出了重要贡献。

12月9日,林占熺在出差中度过了自己78周岁的生日。他表示,自己有几个愿望:希望菌草产业帮助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希望用菌草在黄河沿岸建起千里生态屏障,希望菌草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我的梦想,有的已经实现,有的正在实现,剩下的相信也将会实现。”林占熺说。

林占熺事迹作文素材【篇5】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6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开幕前,举行了“党代表通道”采访活动,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亮相“党代表通道”,分享菌草技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故事,在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林占熺教授为榜样,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凝聚奋进力量,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作为一名涉农高校科技工作者,我要学习和弘扬林占熺同志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胡开辉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浪潮中,他将面向农业产业需求,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汇集科研力量,突破技术瓶颈,坚持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林占熺教授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向全国、全世界推广菌草栽培技术,为成千上万农民脱贫致富作出突出贡献,令我深受感动。”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省级科技特派员张艳璇表示,要以林占熺为榜样,继续筛选与驯化、扩繁适合我国农田使用的天敌品种,改变现有害虫防治依赖化学防治的现状。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表示,今后要继续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围绕着服务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一带一路”的目标,加快菌草交叉学科建设和菌草科技创新,加强培养优秀菌草科技人才,加大菌草国际推广应用力度,为落实“使菌草技术成为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幸福草’”而不懈奋斗。

“林占熺代表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农业科技服务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带动菌草技术从福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中国和世界减贫事业、生态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省农科院科研管理处处长、研究员赵健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饱满的热情、实干的精神,努力提升种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完成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为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科技支撑。

尤溪县食用菌办主任彭传尧认真收看了林占熺教授的发言后表示,尤溪县是林占熺教授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他的菌草技术在尤溪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全县已经发展食用菌3.8亿袋,在生态保护方面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下一步,尤溪将继续做好菌草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既帮助群众致富,又保护好绿水青山。

“这是所有农业科技人员的荣耀!”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发林说,平和是蜜柚大县,他和同事们近年来一直在倡导使用有机肥,引进“蜜柚水肥一体化”、捕食螨生物防控方法等新技术,进行配方施肥、土壤酸化治理等探索,林占熺教授的事迹给了他们前进的方向,今后可以把技术本土化、简便化,为当地的生态农业转型作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应有贡献。

省农科院高级农艺师、科技特派员苏海兰表示,林占熺教授是福建科技工作者中的优秀楷模,他长期扎根基层,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兴旺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实干担当。“我将秉持初心,接续奋斗,让科技之花在八闽大地更美地绽放。”

在林占熺教授的家乡连城县林坊镇,16日上午,镇村党员干部和村民早早来到该镇陂桥村党群服务中心,收看代表采访活动,当看到林占熺出场时,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家乡人民纷纷为乡贤林占熺教授点赞。陂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林先英说:“林占熺教授用无私奉献践行为党、为人民奋斗一生的忠贞诺言,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将以实际行动抓好鲜切花、地瓜等特色产业发展,让农民富在产业线上,在家乡书写更多致富故事。”

林占熺事迹作文素材【篇6】

“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是为国为民、竭心尽力的不屈信念。1983年,林占熺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用一根接种针和几根试管,白手起家,克服重重困难,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奋战,执着坚持,终于在1986年发明了菌草技术,然后他又用了几十年将这项技术传遍了全国乃至全世界。1989年,林占熺在福建尤溪县走村串户推广技术期间发生车祸,摔断了两根肋骨,他却只住了4天医院就坚持出院。因为他要在那年种菇的最佳时间把菌草栽培技术及时传授给菇农。他这种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至高地位,他艰苦奋斗、无私忘我、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是我们青年干部学习的榜样。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是独具巧思、勇于创新的技术革命。在过去,因为食用菌的培养需要用大量木料作为原材料,仅培育香菇就要砍树2000万立方米,砍树种菇不但没有让农民富起来,还造成严重的生态恶化、土地沙化,“菌林矛盾”突出,难以解决。于是林占熺下定决心这一问题,潜心钻研三年,1986年他发明了菌草技术,创新性的“以草代木”,种植菌草为食用菌培育提供栽培基质。林占熺先后在福建、宁夏、青藏等13个省推广菌草种植技术,指导菌草扶贫工作,帮助菇农脱贫致富。菌草不仅是“致富草”,而且能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乌兰布和沙漠防风、固沙、阻沙,也能有效改良盐碱地。如今,在坡地、沙地、盐碱地都有菌草的身影快速生长,书写着属于它的传奇!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博大胸襟、造福全球的崇高理想。20年来,林占熺不辞辛苦,远赴南太书写了“小小一株草,情接万里长”的佳话。2001年,菌草技术援助项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落地,掀开了菌草技术国际合作的序幕。20年来,林占熺秉持“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的坚定信念,置生死于度外,先后22次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组织实施菌草技术项目,传授推广菌草技术,因地制宜,利用当地野生菌草栽培出了各种食用菌,还创造了巨菌草产量每公顷853吨的世界纪录。如今,菌草技术已推广南太、非洲、南美洲的106个国家,给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中国菌草为全球脱贫贡献中国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更该积极响应号召,艰苦奋斗、为国为民,做“林占熺”式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中坚持不懈、筑牢奋斗筋骨,在自身岗位中精耕细作、勇于改革创新,在崇高理想中造福全球、传播大爱无私!

林占熺事迹作文素材【篇7】

你忘记了共产主义理想吗?”时至今日,林占熺还这样问自己,也问菌草团队的党员们。

理想永远离不开实实在在的行动。信念的衰退乃至崩塌,不是因为迷路、梦想火星熄灭,就是因为沦为行动的矮子。林占熺在行动,逐梦的脚步至今铿锵有力,每一步都焕发着惊人的力量。

日复一日,终年尘土满征衣,他挺直的背似乎弯了些,又弯了些,却依旧是向涛头而立的弄潮儿,和一株株四荒八极无所不达的菌草,不屈不挠地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中国脊梁。

以前怀揣菌草之梦,人们尽笑他白日做梦,他答:“梦里啥都有。”如今梦想成真,却仍说菌草之路“行百里者半九十”,人们不解何以志坚行苦,答曰:“脚下啥都有。”感今思昔,世上有了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和他一起逐梦在路上。

我曾像许多人那样忍不住问他:“林老师您都80岁了,还到处东奔西跑,就不累吗?”

得到的回答是:“忘记年龄,事业总年轻。”

我不由得想到林家父女曾有的一次冲突。林冬梅看到父亲七旬过后仍不停奔走、宵衣旰食,且屡教不改,一次少有地生气了,“您再这样下去我就不干了,我回国干活,为的就是让您轻松些,可您这样不爱护自己,还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恕我只能不奉陪!”面对女儿的威胁,父亲也重重地撂下话来:“你不干我照样干,你随时都可以办移交走人!”慌得女儿泪水涟涟,此后只能乖乖就范,偶尔也和国际人士开玩笑,“林占熺教授有爱,有境界,生活有意义,这一辈子太有价值了,很不幸他是我爹,摊上这样的爹,苦了我们一家人!”

不久前,大学毕业后跟着大伯林占熺在国内外种草的林良辉,拍了一张林老师在黄河边拄杆行走的照片发给我。路看上去有点泥泞,人远望有点孤独。这个老人用菌草技术扶了大半个地球的贫,这些年走过的路哪条不难,哪条不孤寂?而让人感觉艰难的路却往往是真正的捷径,因为它直抵人心。让我产生无尽联想的还有:跟在这个老人身后,再扬鞭奋蹄紧追慢赶,怕也是如我这般,只能远远地望见一个背影呢。

34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