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体裁 > 游记 >

云门山游记作文1000字3篇

时间: 小兰2 游记

  云门山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在山东乃至全国享有盛誉。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云门山游记作文1000字,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云门山游记作文1000字1: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的一天,我们陪着父母,带上孩子,兴致勃勃地开车去青州云门山游玩。

  云门山,在青州南2公里处,海拔421米,是山东省级风景名胜区。

  来到山前下了车。高大的山门牌坊,气势宏伟,尤其是正中“云门山”三个舒体大字,更为景区增添了魅力。喜爱书法的父亲告诉我们,这山名牌匾是舒同题写的。舒同被毛主席称作“党内一枝笔”,他曾担任过山东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由他创立的舒体字,外柔内刚,浑圆有力,已经编成汉字软件输入电脑。

  进了山门,拾阶而上,走不多远,路的右侧就是观寿亭。因为在这里,抬头向山上望去,在树梢之中隐约可见刻在石崖上的巨大“寿”字而得名。观寿亭由六根大红圆柱支撑,二层彩色瓦檐,六方檐角,顶部还有个大宝葫芦。亭下摆放了一圈青石座凳,可供游人小憩。

  沿着一层平台、二段台阶的山路向上,很快就到了望寿阁。在这里,可透过树枝更加清楚地望见山上的大红寿字了。望寿阁红墙青瓦,古色古香。大门一侧,悬挂着 “青州市道教协会”的招牌,是一处道教活动的场所。门前小广场上,有人摆放了一只正在“迈步行走”的老虎标本,以伴游人照相。这时,丁丁和龙龙兴高采烈地 走过老虎旁,我及时抓拍下了一幅好像是“龙龙在前牵着、丁丁在旁赶着老虎”的照片,形象逼真,活灵活现。

  走进望寿阁院门,迎面是三星殿,东面是财神殿,西面是娘娘殿,几名道士进出其间。院子中央矗立着一只硕大的香炉,上下三层檐,挑起八方角,炉内香烟缭绕,几位善男信女正在敬香拜佛。

  走出望寿阁,继续登山,不多时就来到了大红“寿”字面前。这一巨型石刻,相传是明朝嘉靖年间,有人为王爷祝寿而刻在摩崖上的。人们纷纷在此驻足,仰面观赏,细心揣摩。只见字体结构严谨,端庄大方,在周围挂满红色布条的树枝掩映下,更加雄壮辉煌。“寿”字高7.5米,宽3.7米。其中的“寸”也有2.2米之高,难怪当地有“人无寸高”的戏言。大家分别在此留影,丁丁和龙龙还惦起脚、伸直了胳膊与“寸”比高。

  由 大红寿子开始向东,都是文人墨客题字、石刻的天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斗大的“神在”,还不太熟悉古人书写习惯的龙龙,脱口读出“在神”,引得大家哈哈大 笑。再向东就是云门洞了。传说云门洞在夏秋季节,有时能遇到云窟开闸放云,片片白云从洞中涌出,腾空而上,冉冉升天。云门洞北口上方石崖,有“云龙之洞”、“云洞天开”的题刻。不由又想起古人认为“触石生云”,称石为云根的典故。穿过云门洞来到山南面,悬崖峭壁上,除了“大云寺”、“天街云衢”、“吐云峰月”等一些大型题字和诗篇石刻外,还有5座石窟。石窟内有阿弥陀佛像、观世音像和其他272座各式佛像,个个造型精美,雕工线条流畅,相传是隋唐时期开凿的,具有很高的艺术、史料价值,但不少石像遭到了破坏,令人十分惋惜。

  欣 赏完石刻,再向上就是山顶了。来到山顶,首先看到的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云门仙境”碑碣。四个大字雄浑刚劲,堪称书法佳帖。石碑左边是一块不小的观景平台, 迎客松下还有几条石板凳,坐下来休息片刻,呼吸着山顶的清新空气,欣赏一下周围的美景。远处崇山峻岭,重峦叠嶂,脚下梯田村落,历历在目,更衬托出云门山的优雅壮观、千仞之势,游人纷纷在此摄影留念。

  从“云门仙境”石碑向右边去,多是寺庙宫观,供奉着泰山圣母、东岳大帝等塑像,座座栩栩如生,不乏凡间香火。其中的天仙玉女祠,是明代的全石无梁建筑,结构奇特,位于山颠,历经数百年风雨,仍然完好,不能不说是一座建筑奇迹。

  来到山顶西端,借助望远镜向西北眺望,驼山风景尽收眼底。高坡上,弥勒佛笑迎游客。庙会中,熙熙攘攘,人流如织。回望南边,层山叠峦。稍近处两山之间的“一线天”奇景,令人啧啧称奇。

  从 山顶东侧下来,就是万春洞。进得洞来,就见一尊枕书长眠的石卧像。传说是道教首领陈抟老人的像,与山顶的大寿字一缘而来。有一传说:“摸摸陈抟的头,一辈 子不发愁。摸摸陈抟的腚,一辈子不生病。”难怪石像光溜溜的。石像上方的石壁上,刻有一首诗:野宿石床类洞天,斗笠脱放海东边。夜深熟睡白云起,莫管龙来榻下眠。读来脑海中陡生出一种无牵无挂、云游天下的旷达意境。

  不知不觉已过正午,大家虽不觉累,但都有点饿了,于是决定下山。丁丁和龙龙两个孩子,脚步轻快,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转眼间就看不到人影了。孩子们嬉闹顽皮的背影,不由得让我也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云门山,我还会再来的。

  云门山游记作文1000字2:

  暑假回老家时,去了趟云门山。

  先是坐车到了青州汽车站,然后又乘2路公交在南门下车,交叉口往南就是直通云门山的路了。路很好,却可惜没有直达景区的公交,要前往的话,要么自驾,要么打的,要么步行,再要么,“飞过去”。

  对于没有直达公交这件事儿,本人很是不解,更有不满,如此知名的一个风景名胜区,政府天天在鼓吹,新闻天天在宣传,却恁是舍不得安排一条公交专线——难不成你们觉得全国人民都小康了?!都小康得有自己的四轮坐骑了?!要不就是领导体恤百姓,专门为三轮摩的师傅们谋划赚钱门路呢,但愿是吧。——不管怎么着,很是说不过去,典型的配套服务不到位,行政不作为。

  没办法,还得自己想办法。本想坐辆三轮摩的过去,看看绿树成荫的小路,心小动了一下,犹豫之中,最后选择了步行。刚开始还好,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倒也舒畅得很,可,慢慢地,竟发现路越走越长,腿也越走越沉,自己还凑合,却可怜了xy,穿着刚买的洞洞鞋,居然把脚都磨破了一块皮,生疼生疼的。都怪自己犯晕,光恋美景,竟忽视了身体,6里山路呢,怎么就这么糊涂?!

  后面倒是比较顺利,还省了门票,呵呵。到停车场南边去上厕所时,意外发现边上铁栏上开着一扇门,静静的没有一个人,便走了进去,沿着小石板路,拐了几个弯,居然就上了登山石梯路,呵呵,省去了一大笔银子。云门山门票40元,刚刚开过所谓的听证会,不久之后就要涨到80大元了,没天理的虚高。

  不过云门山还是很不错的,不高,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咱一点点看吧。

  从望寿亭开始一步一步登山,没几步便是现代书法家武中奇先生的“海岱雄风”石刻,旁边配以一副青竹图,看上去该是渐入佳境了。不远处是望寿阁,建筑似乎稍显新了些,主动揽客的伪道人更使其显得铜臭俗气,赶紧逃了出来。反倒是门前石阶更显得有几分沧桑的韵味,对游人还有点吸引力。

  再往上走一小段山路,很快就到了山顶平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个大大的“寿”字。尽管之前从报纸和电视中看到过多次,待到亲眼瞧见时,还是那么的震撼。那次在同事家中看到他在这个“寿”字下的一幅单人照,羡慕地不得了,心里也很想有这么一张照片,不知是因为拜寿的心愿还是那份家乡情怀,反正就是一种莫名的强烈的感觉。于是,xy和我,两个人,换着位置,变着角度,对着镜头,狠狠地摆弄了一番表情。可惜的是正值中午最热的时候,烈日当头,“寿”字坐南朝北,拍起照来难免会有些逆光,对于摄影发烧友来说,这个时间点千万记得要避开。

  单来说说这个“寿”字。明朝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为了给衡王朱戴圭祝寿,府内内掌司周全在云门山阴镌刻了这个巨“寿”,以此讨好衡王。“寿”字结构严谨,端庄大方,高7.5米,宽3.7米,仅下方的“寸”字就高达2.23米,当地人常说:“人无寸高”,“寿比南山”,等等。

  再来看看别处的精彩。

  “寿”字往西一点,有“马丹阳祖师打坐真相”(据说马丹阳便是“全真七子”中的马钰),一幅清晰的阴线打坐图,栩栩如生,边上有“净意子王西祁冀阳书”字眼,打坐图东边一块石壁上有模糊的莲花图案和依稀的“乾隆”字眼,其他的没有仔细辨认。

  “寿”字东侧,是明朝隐士雪蓑的“神在”石刻,再往东是二龙池和云门洞。二龙池原为两个泉眼,池子里水清甘冽,清澈见底。云门洞是一天然通心石洞,洞壁上有浅的溶洞若干,靠阳一侧上刻有“鬼斧神工”石刻,也是雪蓑的作品。

  云门洞还有一个最大的有点,就是凉快,由于南北相通,从南边刮来的风到了这里一头钻进了洞里,再急火火从北头跑出去,于是站在里边的人便也不由得跟着爽快了起来,彻底的透心的爽快,——对了,可不能光想着爽快,先得注意安全,尤其是瘦弱一点的人,稍一不注意,大风会把你吹个趔趄,那就得不偿失了。其实云门山的“云门”也是指的这里,古人云,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此句为引语)

  穿过云门洞,来到阳面,那里有笔者甚是喜欢的石窟造像。

  云门山石窟造像有洞窟和大龛5个及一些小龛,共有大小造像272身。由西向东,第一、二龛为大型龛,第三、四、五窟为小型窟。第一龛为摩崖尖拱龛,刻一佛二菩萨。第二龛形制同第一龛,龛内北齐时期的“合观图”为青州佛像一绝,刻一佛二菩萨二力士,可惜佛像已在明朝中期被毁,但观世音、大势至两位菩萨清晰可见,但见她们头戴高冠,面目清秀,冠两旁有如翅引出,宝缯飘然下垂,颈下有项链装饰,身上配戴极为细致的璎珞,帔帛自然下垂,裙带上刻出许多方格,格中刻有角技、莲花、忍冬等图案,非常精美,堪称杰作。第三、四、五窟内刻一佛二菩萨二力士或二天王像。第三窟内左右壁还有供养比丘像。第五窟为“千佛洞”,四周窟壁上有多尊小佛像,中间佛座下有孟都县令唐明照及夫人韦氏供养像。这些石造像,绝大多数均附有准确的记年。仅第一窟的小龛中就有“开皇九年”、“开皇十年”、“开皇十八年”、“仁寿二年”等题记10余处。

  第二龛东侧岩壁上刻有“云窟”二字,初看不解其意,待往下方一瞧,方得明白。只见地面上突现一天然巨洞,口如井状,深不可测,大概就是所谓的云窟了。后看资料,说当夏秋季节气压低时,洞内常有云雾从窟中泛出,故称“云窟”,还说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李道人独步云门”一篇,说的就是发生在这个“云窟”的故事。

  除此,周边岩壁上还有“云门山”“云门山大云寺”“超尘雄要”等石刻若干。

  山

  看过石窟,沿着石阶缓步登到云门山主峰大云顶,上面“云门仙境”碑石及“天池”石刻,另有多座寺庙宫观,其中较为值得一观的当属天仙玉女祠,属于国内仅存的三座石质无梁建筑之一,结构奇特,壮观大气,内供奉泰山老母像。

  从山顶下来,重又穿过云门洞回到洞南侧,沿着路线继续往东走,由大云顶和东阆风亭中间山脊步入下山路,转过几个弯后,来到万春洞前。

  万春洞高1.6米,宽1.2米,深5米,与“寿”字成于同一时代,也为明代嘉靖年间衡王府内典膳掌司冀阳周全为纪念陈抟老寿星而凿。洞内雕有陈抟老寿星枕书长眠的石像1躯,北侧为两个空台。在陈抟石雕像头部的上方,有雪蓑题写的《山居吟》一首:“野宿石床类洞天,斗笠脱放海东边。夜深熟睡白云起,莫管龙来榻下眠。”其诗文豪放,字体刚劲有力。洞中石壁上还有明代姜寒古所作的“君睡容我醉,我醉学君睡,醒者徙纷纷,未许把同臂”等诗句,可谓脍炙人口,耐人寻味。

  《宋史》载: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人。五代宋朝道士,被道教列入“高道”,享誉“老祖”。十天前的亳州一行,计划中原本有陈抟庙一地,然由于其地离市区较远,交通不太便利,行程一紧,便无奈放弃了,实为憾事一件。

  拜过陈抟老祖,开始慢慢往回返,山路不长,路也好走,轻轻松松地一会儿便出了景区大门,回头望望舒同题写的“云门山”三字,谢过护佑平安的山神仙,开始盘算如何返回城去。

  没有公交,坐地起价的面包车要价太狠,遂让xy等着,到停车场去看看有没有可能搭上辆便车,很快便幸运地遇到了好人,一辆已经启动的标致207主动停下来问我有几个人——看来人家已经看出我的意图来了,呵呵——于是,俩人坐着这辆车牌号为“鲁A UR207”的标致207回到了出发时的青州南门。

  谢过大哥大嫂,转乘2路公交在南山大酒店下车,“英雄煮”吃了顿下午3点半的午饭,到大润发买了些东西,再坐公交到汽车站,然后乘车回家。

  云门山游记作文1000字3:

  出青州市区南行约2公里,有座云门山,当地人也叫南山。

  两次游云门山,印象最深的神奇之处有三。

  一是云门山的“福”气。踏着浓荫遮蔽的小路拾阶而上,老远即看见山阴有一硕大的繁体“寿”字。这便是著名的“云门献寿”了。我国民俗历来把“福寿”连在一起,视“寿”为福。《书·洪范》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中,一、二都与年岁久长有关。原来成语“寿比南山”的出处即在这里。

  云门山的“寿”字系“大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衡府内掌司冀阳周全写”。远望“寿”字,字体结构严谨,端庄大方,仪态雍容,通高7.5米,宽 3.7米,仅“寿”字下面的“寸”字就高达2.23米,实属罕见。我登上台阶,将身子紧贴在寿字上比试了一下, 1·76米的个头需举起双臂才稍稍摸到“寸”字的一横。难怪这里有“人无寸高”的说法。

  为给明嘉靖年间第二个衡王朱戴圭祝寿,周全在九九重阳节书写这样一个高“寿”。如今,寿者与祝寿者俱已化为腐朽,然南山之“寿”仍存,“不骞不崩”,为我们留下了一方瑰宝。据说,云门山的“寿”字很有灵气,至晚,可以光耀百里之外。现今青州市北著名的蔬菜之乡“寿光”市即因此得名。

  所以,青州一带流传的一拜寿,二拜佛,三拜清官的习俗也就不难理解了。

  云门山的第二奇是它的“云”气。

  过“寿”字摩崖石刻,旁边不远处有一天然石洞,形如拱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令人心胸豁然。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恍若仙境,蔚为壮观,云门山故此而得名。 “云门仙境”也是云门山重要的看点。

  云门刻有许多精美的书法和名人题字,题诗。“云洞天开”, “天街云衢”,“海岱雄风”,“云龙之门”,“神在”······,把人们带入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穿行在这个大窟窿之中,顿觉空穴来风,神清气爽,彷如踏入历史的时光隧道。俯视脚下的道观,这个云门山标志性的石洞,不正是迎合了道教教义中虚无的思想——“空”吗?呵呵,空空如也,有容乃大。

  云门山的第三奇奇在“仙”气。

  穿过云门右行,峭壁上镌刻着斗大的“云窟”二字。下方一方形汉白玉石栏围着一个黑黝黝的天然洞穴,深不见底。据说,曾有人用一条连接起来的长绳,拴上一盏提灯往下坠,直到灯因缺氧熄灭了,绳子还没有到底。此洞究竟有多深,至今仍是个谜。每逢夏秋季节,“云窟”白云腾空而出,袅袅绕绕,在云门洞附近弥漫开来,冉冉升天。游人置身山巅,望云海时隐时现,飘然欲仙。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中“李道人独步云门”说得就是这里的故事:云门山为神仙的第七个洞府,山上的云窟即为洞口。有个叫李清的人,为寻求长生之术,来到云窟,用绳子拴上一个筐,他坐在里面让人慢慢往下放至窟底。在洞中遇到两位仙翁,便跟他们学艺。过了一段时间,两位仙人欲要到外面云游,临行前,反复告诫他不要推开屋子的后窗。六天过去了,他实在忍不住了,便打开窗子一看,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推了出来。原来外边就是青州城,一打听,时间已过去了几百年,其子孙早已去世。时值青州流行瘟疫,他就给人治病,治愈者无数。

  听罢这个美丽的故事,回到山后东侧,有一陈抟洞,里面卧着一尊石佛,这就是宋道教首领陈抟老祖。洞中石壁上诗云:“君睡容我醉,我醉学君睡,醒者徙纷纷,未许把同臂”。传说,陈抟“一睡三年”,号称“睡仙”,他活了118岁,所以也是长寿的象征,故老百姓有云:“摸摸陈抟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陈抟腚,一辈子不生病”。确实,洞内陈抟老祖的头和屁股被摸得光滑铮亮。

  云门山,平原拔笏,松荫盖足,山虽不高且有千仞之势,庙虽不大确有万仙之象。登临主峰大云顶,千祥云集,万笏来朝,饱览“驼岭千寻”,“劈峰夕照”等壮丽景观,果然是三山连翠,障城如画,不愧为鲁中名山。

296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