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网 > 作文素材 > 读书笔记 >

《罗丹艺术论》读书笔记

时间: 廖威2 读书笔记

  《罗丹艺术论》读书笔记 篇一

  尊敬传统而要会辨别它的永垂不朽的宝藏:对自然的挚爱与人格的忠诚。

  内在的“真”?

  艺术是需要果断的。能把线条推向远处的时光,你才沉浸入空间,抓到了“深”的感觉。

  生命之泉,是由中小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艺术的秘密。伟大的画家深入空间,他们的“力”,就蕴蓄在深厚之中。艺术只是情操,但没有体积,比例,颜色的知识,没有灵感的手腕,最活跃的感情也要僵死。

  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艺术之源,是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能传达情感。

  ……,这些东西或许是准确的,但决非真实的,因为它们并不激动心灵。

  要彻底地桀骜地真实。要毫不踌躇地表白你的感觉,哪怕你的感觉与固有思想是冲突的。

  拙劣的艺者,常戴着别人的眼镜。

  最主要的是要感动、爱憎、希望、呻吟,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做起人来。

  真的艺术一定痛恶技巧。

  艺者醉心于他的事业,此便是艺者心魂。

  真正的艺者不惮干犯一切既成偏见,诚实地表现他的感觉。

  情感 —— 它是能影响我的视觉的 —— 所显于我的自然,我便照样再现出来。

  艺人则‘视’而有所‘见’,他心底的慧眼能深深地洞烛到自然的奥秘。

  艺人只要相信他的眼镜就是。

  在太严酷的真理面前,一般人是站不住的。

  自然中公认为丑的事物在艺术中可以成为至美。

  在自然中被认为丑的事物,较之被认为美的事物,呈露着更多的特性。一个病态的紧张的面容,一个罪人的局促的情态,或是破相,或是?垢的脸上,比着正则而健全的形象更容易显露它内在的真。

  艺术所认为丑的,只是绝无品格的事物,就是既无外表真,更无内心真的东西。

  还有于艺术认为丑的:是假的,造作的,不求表情,只图悦目的,强作轻佻,充为贵侈,作欢容而无中心之喜悦,装腔作势、故意眩人,或协肩谄笑,或高视阔步,却无真情,徒具外表。总之,一切欺诓,都是丑恶。

  当他想把痛苦的情调消解,想把老年的哀颓隐藏,为取悦庸众计,想安排自然,使它柔和,那么,他定创造出丑来,因为他惧怕真。

  没有生命,即没有艺术,……可是艺术中生命的憶憬是全靠模塑与动作两个条件的。

  动作是这一个姿态到另一个姿态的过渡。

  在他的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出一部分已经过去的动作,同时又可认出一部分将要实现的动作。

  真正的美的素描与风格是令人为它所表现的内容所吸引,而无暇去称颂它们本身。

  唯一的美,即蕴藏的真。

  当一件艺术品或一部文学作品映现出真,表达深刻的思想,激起强烈的情绪时,它的风格或色彩与素描显然是美的了,但这“美”只在作品反映出来的“真”上。

  无疑的,技巧只是方法:但艺人如忽略了它,将永远达不到他的目的,永远传达不出情操的思想。

  艺术永不可不用技巧,正相反,必具有纯熟的手腕,才能表自其所知。。。然而艺术的顶点及其难处,无论是作油画,绘素描,还是写作,都要力求自然、简洁。

  你看一张画,读一篇文章,你全没注意到它的素描、色彩或风格,但你是真被感动到心坎里,那时你可以确信,这素描、色彩。风格,一切技巧都已到了完满的地步。

  色彩与素描,不能单独着赏鉴,这是一而二,二而一,原来是一件东西。

  然而,艺术是如是复杂,或可说是以艺术为喉舌的人类心灵是如是复杂,任何区别与分类都不免无聊虚妄。

  希腊的女性固然是美的,但她的美尤其蕴藏在表现她的雕塑像的思想里。

  总之,美是到处有的,并非美在我们的眼目之前付之阙如,而是我们的眼目看不见美。

  人体尤其是心灵之镜,就是这一点造成了它的至美。

  “假使艺术家只图再现外表的形相,如照相师一般只把脸上的线条准确地临摹起来,而绝无性格之表现,那么他绝对不配人家的赞赏。他应得探求的肖似是灵魂的肖似,只有这个是重要的,也就是这个为艺术家所应参透外表的脸相而到内心寻找的。”

  一切线条都要能表白,就是要能起到内心的传达。

  外表只能欺骗匆遽的观象。一个善观气色之人,能立辨这是假意逢迎或是真诚的好意。这正是艺者的责任去揭发真理,就是当真理被外表所蒙蔽之时。

  艺术的领土中,更无比肖像或半身像更深入人之内心的了。

  就在一个最无意义的头上,也藏着生命与力量,为艺人产生杰作时所汲取不尽的材料。

  你难道没有注意到当反省深思到极点,在矛盾中彷徨不决的时候,竟会有寂灭的想望吗?

  智慧之于艺术家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无论一个雕刻家塑什么像。第一要深切地蕴蓄着大体的动作;第二便须自始至终把中心思想在明白觉醒的心地中维持着,这样才可使作品中最微细的地方,也永远与中心思想有密切的联络。

  我以为,绝没有什么规则可以阻止一个雕塑家依了他自己的意志去创造一件美的作品。而且只有使群众懂得其中的意义,领略到精神的愉悦便是,又何必去问它是文学还是雕塑?绘画、雕刻、文学、音乐,它们中间的关系,有为一般人所想不到的密切,它们都是对着自然唱出人类各种情绪的诗歌,所不同者,只是表白的方法而已。

  但是,我的意思以为宗教并不是一个教徒喃喃诵经的那回事。这是世间一切不可解而又不能解的一种情操。这是对于维持宇宙间自然的律令及保存生物的种族形象的不可知的‘力’的崇拜;这是对于自然中超乎我们的感觉,为我们的耳目所不能闻见的事物的大千世界的猜测,亦即是我们的心魂与智慧对着无穷与永恒的憧憬,对着这智与爱的想望。—— 这一切也许都是幻影,但是即在此世间,它鼓动我们的思想,使她觉得有如生了翅膀,可以腾天而飞的境界。在这种意义下,我是信教的。

  真正的艺人其实是世间最有信仰的人。

  人们以为我们的生命只在感觉,故外在世界于我们已够。他们当我们如儿童般摆弄着灿烂的颜色,或美丽的形象,如玩泥娃一样……我们是被误解了。线条与色彩之于我们,只是隐藏的现实的象征。在外表之外,我们的目光一直射到精神上,当我们把轮廓再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已以精神的内容充实它们了。

  “名副其实”的艺术家应当把自然的真理全个表现出来,不仅是外在的真,而且也要—— 尤其要内在的真。

  当一个高明的雕塑家塑一个人体的时候,他表现的并不只是几根筋肉,而是弹拨筋肉的生命,……还不止是生命,……而是一种支配的‘力’,这‘力’把或是妩媚、或是暴烈、或是爱的柔情、或是力的紧张传达给肉体。

  风景画家也许走得更远。这不但是在活的生物中,他看到宇宙之魂;而是在丛树灌木之间,平原高岗之上,常人看来只是草木或泥土,在大风景画家的眼底,便好像是一个伟大的心灵的面容,高河在树巅林隙在青葱绿草之间,在明净如镜的湖上,看到无穷的仁慈。米勒却发见痛苦与忍耐。

  艺术家是人群中最有用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只有艺术家——我说的是真正的艺术家,是能在工作中找到他的快乐的。

  工作即是我们生存的意义与幸福。

  “艺术家”这个字,广义含义,即是以工作为乐事的人。说能满足我们物质的需求之事物为有用,我也承认。但今日,人们把财产、富贵,也都称为有用之物,而不知它们只能助长我们的虚荣,刺激我们的欲望,非但无益,而且有害。

  至于我,我称为有用的,是世上一切能增进我们的幸福的事物。可是世上再没有比幻梦与默想更能使人幸福的。

  艺术不限于精神的享受,并予人以生命的意义:它使人懂得他的运命,换言之,即悟到生命之来源。

  艺人与思想家有如一架精细无比的古琴,他们弹奏的时代之曲,能使一切有情者感到共鸣。

  《罗丹艺术论》读书笔记 篇二

  繁忙的半个学期过去了,终于是该放慢自己的脚步,用心品评一本好书了。关于艺术的著述,我认为评论家与批评家的言辞都不够客观,他们往往容易将自身的想法有意无意的渗透到其作品之中,故我选择罗丹的这本书。我想大师的思想还是应由大师自己表达才更能体现其本质的寓意。

  引傅雷言(部分):

  罗丹的作品,代表西方雕塑史上第三个高峰。在他之后的布尔德、马约尔、康宁柯夫、摩尔等大家的雕刻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但就总体的博大精深和历史影像而论,还没有全面超越罗丹而形成第四个高峰。

  罗丹的创作,思考人间的疾苦,歌颂人的创造力、人的尊严和为维护它而付出的代价。神的形象消失了,他在表现丑得惊心动魄的对象如《丑之美》时,所用的手段仍然是美的。他抄袭甚至剽窃过克洛岱尔小结的佳作,始乱而终弃,人格上比米开朗琪罗要差,但没有人否定他是一流大师。

  三位雕塑巨匠都是人,把他们想象得完美无瑕,是我们造神意识的残念在作怪,人无完人,这是革命导师也不否认的。

  发现前人的缺点并不难,论巨人缺点的文字何止千种,但大多数已经为时间所扬弃。而超过巨匠艺术成就的人,比指责他们的人要少得多。我们无意于为大师辩护,靠他人辩护过日子的不会是真大师。超越前哲们长处之难,不是宣扬他们永远不可企及。绝对化与辩证法是绝缘的。

  罗丹首先是创造家,其次才是理论家。

  没有一系列雕刻,他谈不出《艺术论》。

  此书是对欧洲雕塑史的科学总结,又是个人经验的精炼概括,其中贯穿着对前人的崇敬,有对许多名作的卓见,有劳动的喜悦、沉思的刻痕、点滴的自省。他对雕塑语言的创新上,强调自觉地体现肌肉本身的节奏与表情,对前人学术有所发展,启悟来者,开示法门。读完此书,我们深感罗丹难得,而葛塞尔更难得。盖谈艺者不乏其人,能将吉光片羽集腋成裘,有创见、有情感、有色彩、渊博精淳的散文家,百年无几。这一点值得深思!

  创造一本学术著作,不仅仅要才,还要有德,有放弃自己著作甘为他人做嫁衣的牺牲精神,要淡于名利,善于发现,心胸博大,不怕流言,坚忍不拔,甚至处于清客幕僚地位,完成大业,难处远非文字可以尽述。

  深刻的研读之后,不难发现罗丹是个感性主义者。他对自然的那份热爱可谓痴迷,他的作品中给人带来的是无限的生命力。而在这仿佛要冲破牢笼的生命力后的是大师深沉的思考,对于艺术的思考对于生命的思考。在他的作品中收获到的不仅仅是他高超的技法与悦动的生命。更多的是对人本性的思考。

  由此便引发了我对于设计的此考。留与形式的设计和毫无美感可言的工业制成品充斥着我的大脑,在一个很长的阶段里我甚至忘记了设计的本质。读过此书,我渐渐的找到了被丢失的那一份热忱。进而使我重新找回了支撑的理论。

  嘱词(部分):

  “不要去模仿前人。尊敬传统,而要会辨别它同垂不朽的宝藏:即对自然的挚爱与人格的忠诚。这是天才们的两股热情,他们都崇拜自然,实在,他们从没有撒谎过。传统是这样的授给你钥匙,用了它你可以跳出因袭的樊笼。这便是传统自己教你永远要探求现实,禁止你盲从任何大师。

  奉自费然为你唯一的女神罢。

  在艺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发现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到它内在的“真”。这“真”,也既是“美”。虔敬的研究罢,你一定会找到“美”,因为你遇见了“真”。

  艺术是需要果断的。能把线条推向远处的时光,你才沉浸入空间,抓到了“深”的感觉。

  要有耐性啊!不要向往什么“灵感”,它是不存在的。

  要彻底的桀骜的真实。要毫不踌躇的表白你的感觉与固有思想是冲突的。

  可不是要装腔作势故意去勾引群众。要单纯,要天真!

  要做艺术家,先要做起人来。”

  罗丹的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我,他甚至改变我原本对于艺术的认知。这样的一位大师,甚至在生命的终点还不忘叮嘱世人。他对艺术的热情以及他遗世的天才之作都将使我众生受益。

  《罗丹艺术论》读书笔记 篇三

  尊敬传统而要会辨别它的永垂不朽的宝藏:对自然的挚爱与人格的忠诚。 内在的“真”? 艺术是需要果断的。能把线条推向远处的时光,你才沉浸入空间,抓到了“深”的感觉。 生命之泉,是由中小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艺术的秘密。伟大的画家深入空间,他们的“力”,就蕴蓄在深厚之中。艺术只是情操,但没有体积,比例,颜色的知识,没有灵感的手腕,最活跃的感情也要僵死。 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艺术之源,是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能传达情感。 ……,这些东西或许是准确的,但决非真实的,因为它们并不激动心灵。 要彻底地桀骜地真实。要毫不踌躇地表白你的感觉,哪怕你的感觉与固有思想是冲突的。 拙劣的艺者,常戴着别人的眼镜。 最主要的是要感动、爱憎、希望、呻吟,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做起人来。 真的艺术一定痛恶技巧。 艺者醉心于他的事业,此便是艺者心魂。 真正的艺者不惮干犯一切既成偏见,诚实地表现他的感觉。 情感 —— 它是能影响我的视觉的 —— 所显于我的自然,我便照样再现出来。 艺人则‘视’而有所‘见’,他心底的慧眼能深深地洞烛到自然的奥秘。 艺人只要相信他的眼镜就是。 在太严酷的真理面前,一般人是站不住的。 自然中公认为丑的事物在艺术中可以成为至美。 在自然中被认为丑的事物,较之被认为美的事物,呈露着更多的特性。一个病态的紧张的面容,一个罪人的局促的情态,或是破相,或是?垢的脸上,比着正则而健全的形象更容易显露它内在的真。 艺术所认为丑的,只是绝无品格的事物,就是既无外表真,更无内心真的东西。 还有于艺术认为丑的:是假的,造作的,不求表情,只图悦目的,强作轻佻,充为贵侈,作欢容而无中心之喜悦,装腔作势、故意眩人,或协肩谄笑,或高视阔步,却无真情,徒具外表。总之,一切欺诓,都是丑恶。 当他想把痛苦的情调消解,想把老年的哀颓隐藏,为取悦庸众计,想安排自然,使它柔和,那么,他定创造出丑来,因为他惧怕真。 没有生命,即没有艺术,……可是艺术中生命的憶憬是全靠模塑与动作两个条件的。 动作是这一个姿态到另一个姿态的过渡。 在他的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出一部分已经过去的动作,同时又可认出一部分将要实现的动作。 真正的美的素描与风格是令人为它所表现的内容所吸引,而无暇去称颂它们本身。 唯一的美,即蕴藏的真。 当一件艺术品或一部文学作品映现出真,表达深刻的思想,激起强烈的情绪时,它的风格或色彩与素描显然是美的了,但这“美”只在作品反映出来的“真”上。 无疑的,技巧只是方法:但艺人如忽略了它,将永远达不到他的目的,永远传达不出情操的思想。 艺术永不可不用技巧,正相反,必具有纯熟的手腕,才能表自其所知。。。然而艺术的顶点及其难处,无论是作油画,绘素描,还是写作,都要力求自然、简洁。 你看一张画,读一篇文章,你全没注意到它的素描、色彩或风格,但你是真被感动到心坎里,那时你可以确信,这素描、色彩。风格,一切技巧都已到了完满的地步。 色彩与素描,不能单独着赏鉴,这是一而二,二而一,原来是一件东西。 然而,艺术是如是复杂,或可说是以艺术为喉舌的人类心灵是如是复杂,任何区别与分类都不免无聊虚妄。 希腊的女性固然是美的,但她的美尤其蕴藏在表现她的雕塑像的思想里。

总之,美是到处有的,并非美在我们的眼目之前付之阙如,而是我们的眼目看不见美。 人体尤其是心灵之镜,就是这一点造成了它的至美。 “假使艺术家只图再现外表的形相,如照相师一般只把脸上的线条准确地临摹起来,而绝无性格之表现,那么他绝对不配人家的赞赏。他应得探求的肖似是灵魂的肖似,只有这个是重要的,也就是这个为艺术家所应参透外表的脸相而到内心寻找的。” 一切线条都要能表白,就是要能起到内心的传达。 外表只能欺骗匆遽的观象。一个善观气色之人,能立辨这是假意逢迎或是真诚的好意。这正是艺者的责任去揭发真理,就是当真理被外表所蒙蔽之时。 艺术的领土中,更无比肖像或半身像更深入人之内心的了。 就在一个最无意义的头上,也藏着生命与力量,为艺人产生杰作时所汲取不尽的材料。 你难道没有注意到当反省深思到极点,在矛盾中彷徨不决的时候,竟会有寂灭的想望吗? 智慧之于艺术家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无论一个雕刻家塑什么像。第一要深切地蕴蓄着大体的动作;第二便须自始至终把中心思想在明白觉醒的心地中维持着,这样才可使作品中最微细的地方,也永远与中心思想有密切的联络。

328562